美文网首页幸福婚姻经营手册婚姻育儿想法
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抽了「离婚冷静期」一耳光

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抽了「离婚冷静期」一耳光

作者: 心理咨询师_滑洋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07:50 被阅读0次

#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在网上被“群喷”,争议了近一个月的法律竟然通过了。

什么是离婚冷静期?

“夫妻双方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内为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离婚冷静期,简单来说就是:

夫妻双方向民政局提交离婚协议后,30天之内,任何一个人去申请撤销,都将视为正式撤销离婚。

不用经过另一方同不同意的意见。

也就是说,以后去民政局申请离婚,必须在30天内双方没有一人反悔的情况下,才能在30天后正式离婚。

提交离婚申请,必须两个人同去。但30天内撤销离婚申请,只要一人即可。

即使另一个人不同意撤销,也没办法。

这是什么道理?

最近看到一部关于“离婚”的印度电影——《耳光》Thappad

影片讲述了一个印度家庭主妇被一记耳光改变的故事

女主角名叫Amrit,原本是住在高档别墅、生活优越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

家庭事务是她每天生活的重心:

早上准时起床、为丈夫准备早餐、陪女儿练练舞蹈、检查婆婆身体……

在朋友眼里,她最大的「福气」就是嫁了个好老公Vikram。

Vikram年纪轻轻、事业有成,经过几年打拼便赢得了驻伦敦CEO的机会。

然而,夫妻两人庆祝派对还未结束,丈夫便意外得知CEO的职位已被他人内定。

他当场与上司争吵起来,Amrit急忙赶来劝架。

但,丈夫甩开她的手,转身打了她一记耳光。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却没有一个人走上前安慰Amrit。

这一巴掌让Amrit丢了魂。

第二天,丈夫醒来,他察觉到妻子状态和以往不一样。即使聊起昨晚的冲突,也没有向妻子道歉。

Vikram没有意识到需要道歉。

丈夫开始大倒苦水,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失态」的心路历程。

“我太委屈了,所以我没有错,你理所应当地该谅解我”

Vikram丝毫没有对妻子的体恤和歉意。

妻子始终不说话,思索了两天后,决定回娘家冷静一段时间。

在旁观者看来,「一记耳光」根本算不上什么事。

丈夫也非常不理解妻子为什么会因此闷闷不乐;

就连娘家人,也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段时间后,妻子依然没有回家。

她等来了上门的丈夫。

她等来的不是郑重道歉,而是一番指责和争吵。

“我们把家庭荣誉要当回事!做妻子的不应像这样随便离开丈夫!”

随后,她又等来了丈夫的法律通告。

这则通告让她知晓了则法律条文——

根据「婚内夫妻同居权」的规定,丈夫有权要求妻子回家居住。

就连法律都没有站在妻子一边。

她的律师给了她三个选项:回家、司法分居、离婚

妻子思考了片刻,最终选择离婚。

这时就连女律师,都没能忍住,问到——「只是因为一个耳光么?」

别说一记耳光,哪怕是拳打脚踢,大部分印度女性都会选择回家。

因为祖祖辈辈根深蒂固的观念:「女人要学会默默忍受。」

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舍大求小」

Amrit的亲生母亲也认为:两口子闹点矛盾「无可厚非」

但把事情闹到离婚的地步,就太离谱了——

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将看到女儿离婚。

我们父母做错了什么!?

我养活她、教育她、给她结了个好亲家。

现在她该承担责任了。

既然这是她自己的家,那就应该守护好它。

女人应该学会忍受,去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

丈夫的朋友们,同样无法理解这种「小题大做」——

「当真爱一个人,一点身体上的小碰撞又算得了什么?

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啊。」

丈夫更是理直气壮:

「不就是一记耳光么!?而且还只是第一次而已!」

是啊,不就是一记耳光么!?

其实,“打耳光”不仅是肉体层面的伤害,更是精神层面的侮辱。

在妻子看来,这记耳光,是在家庭单位内实施的暴力,是家暴。

而家暴,只有零次或无数次

当第一次家暴被纵容,等在后面的是更多的暴力。

她真正失望的是丈夫的态度

丈夫在犯下错误后只想着辩解、洗白自己的施暴行径。

“工作不顺心了、怒气上头了、喝醉酒冲动了、意外失手了……”

总之,理由千千万。

为了「男人的尊严」,一句道歉也说不出口。

妻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只有冷漠和轻视

当丈夫回过头来反问,妻子为何不能体谅自己,放下这个小过节时

她回复道:

「你遭受不公。

是因为对公司投入太多情感,无法释怀。

如今,我花了一辈子的情感在你身上。

你又叫我怎样放得下?」

妻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过成为舞蹈家的梦想,却因为结婚后,作为家庭主妇,失去了自己的追求和快乐。

现如今,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

我们发现,剧中每一个接受现实的女性,似乎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哪怕是这位妻子的母亲,他也曾为家庭牺牲过自己的梦想。

「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舞蹈家。

就像我父亲希望我能上All India电台唱歌一样。

但是我必须作出妥协不是吗?我母亲说: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外婆把这个想法强加给了母亲,母亲又把想法传递给了女儿。

委身于「家庭责任」,坚信自己的文化,盲目地传递着自我牺牲的价值观。

最终丢掉了自己,坑害了女儿,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对于离婚这件事,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其实是非常弱势的。

分配财产时,家庭主妇常常会被指责「不赚钱就不配拿到一半财产」。

可她们在家里的“超人”般的工作强度,谁又体会过?

这部电影中,妻子以「要自由不要钱」的方式回避了这一话题。

但现实中呢?

面对不尊重甚至家庭暴力,哪怕终于鼓起勇气要离婚。

还得面临“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随意离婚」的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社会影响。

但离婚本身就是一个互相告知、互相冷却的过程,绝大部分的离婚都是深思熟虑、双方认可的。

在《耳光》电影中,习惯了享受既得利益的丈夫,用一记耳光打醒了处在「美好幻觉」中的妻子。

耳光让她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看到了那些即便曾经见到过、也会视而不见的事情。

婚姻也是如此。

如果在法律层面设置过多的离婚门槛,造成的结果将是越来越多的人害怕结婚,不敢结婚,不结婚。

就像在线购物,如果在退货环节设置重重阻碍,顾客会放心地购买商品吗?

所以,若真想提高结婚率的话,应该想尽办法降低离婚的门槛,保护婚姻中弱势一方的权益,还有最重要的,降低夫妻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

若仅仅想着用“离婚冷静期”增设离婚门槛,

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部印度电影,狠狠抽了「离婚冷静期」一耳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dv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