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中介租房,中介会问你的需求,给你推荐几个合适的房源。
当你去看房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中介都会带你先去看性价比不怎么好的房源,房子装修比较捡漏,朝向采光通风一般的房子,这种租金也相对便宜。看一眼就知道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
这时中介会带你看下一个比较好的房源,租金也会贵一些,看后你还是不满意。
最后,中介说,还有一个比这个采光好,朝向南,面积大,带你去看看吧,但是租金会比你预算贵500左右。过去后,你一眼就相中了。
心里很满意。最后你想都没想,很快的就签约了。
超市2块钱同款泉水,摆在星巴克里面卖25元,而星巴克一杯咖啡价格在30元左右。所以星巴克的矿泉水不是真的拿来卖的。它的作用是在你心里产生一个锚。
《经济学人》杂志推出电子版杂志时,在官网发了一个订阅广告,用户可以选择
1、电子版 一年56美元
2、电子版和纸质版 一年125美元。
结果 68% 的人选择选择订阅电子版。后来一个销售天给这个订阅广告加了一个选项:
1、电子版 一年56美元,
2、纸质版 一年125美元,
3、电子版+纸质版 一年也是125美元。
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过了一段时间发现84%的人选择电子版+纸质版这个选项。只有16%的人选择电子版。
第二个选项是为了给你心里形成“锚点“,给你一种便宜的假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将这种心里现象叫做“锚定效应”。
人们在对某一个未知事物做评估之前,都会事先对这个事务做一番考量,找到一个相对的答案,然后再进行对比做出选择。这个被选定的答案,被称作“锚点”。
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锚定效应的例子随处可见。
比如你去一个服装店,发现门口挂了几件店里面最贵的衣服,店里面的衣服比门口的都便宜很多。这就在你心里形成了锚。
高档餐厅的菜单也是被专门设计过的,菜单前面通常都是价格最贵的菜,你一看,哇,这么贵。当你往后翻,发现都比第一页的便宜。给你一种除了它,其他的都吃得起的感觉,随便点。
一个超市里面部分商品价格很低,给人们心里形成的锚点认为,店里面其他商品价格也很便宜。这样就形成了,这家超市“便宜”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