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讲  六种成就(七)

第二讲  六种成就(七)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08:11 被阅读131次

        《佛说无量寿经》直解
          第二讲  六种成就(七)
          妙果寺达照法师 直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净土法门它的特点,跟其他的宗派、这个其他的通途法门相比来说,净土法门的特点在于实践,而不在于理论。虽然大家学道理学起来、听经闻法觉得听懂了才有意思,但实际上你不懂。如果你能够念佛、这个也是净土的一大特点,不是劝大家不要学,就是你学的时候,它的特点是在于实践——就是念佛如果你能够真的把身心放下,信愿恳切一心念佛,你每天念,每天身心都会获得清静安详的这种自在;而在这个人世间,是获不了这些东西的,以我们的这个水平,如果你修这个通途法门,去参禅悟道,估计难度也很大,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些修那些观想的、修密宗的,这个几十年,哎哟这个法修修,那个法修修,到最后连心性是什么、啥都没摸不到门。
        那什么原因?就是你的实践,如果按照这个净土法门这样去实践、会更加地容易一点。所以,它是普贤菩萨、遵循普贤菩萨的这个德行,说“具诸菩萨无量行愿”。这十六开士都很了不起,这个也表明佛要对这些人讲的这部经典的了不起。就这么了不起的这些人,你看作为佛讲这个法的对机众,佛讲法有对机众、有影响众,像普贤菩萨当然是一个影响众了,佛要讲任何经他都明白了,但是他为了证明这部经的了不起,佛讲这部经他也要在现场,是做影响的。就像我们、可能在座的也有对《无量寿经》也很熟悉,但是为了影响我们这个法会,所以他也坐在这里听,那听了也是重温一遍,所以具足无量的这个心愿。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这个功德之法又是实践,不是嘴巴上说的,是你内在有功,外显有德,所以叫功德。我们经常说:“唉呀,你功德无量啊!”那我们看看、自己要想想到底有没有功德?你内在用了功,自己念佛念得心很清净了,慈悲心生起来了,然后你对别人看上去都很微笑,也不会生气,然后遇到事情也能处理,你的德行就显示出来了,所以这叫“内在有功,外显有德”,这一切、安住在这样一切的功德之法当中。
        “游步十方”,这些菩萨都很厉害,他能够以他的这个神足通,或者以他的心念的力量游步十方,在十方世界都能够来去自在。
        “行权方便”,这个权就是权巧,就是什么众生需要什么方法度,他们就会示现、化现这种方法来度。这个佛菩萨度众生有时候也是千姿百态,每个人、不一样的人,他就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度你。观音菩萨三十二应,我看每个众生,佛跟我们有缘想度我们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具备了弟子相可以度的时候,佛是会以任何形式来度我们的。那我们现在不得度是因为我们具备“什么相都度不了”,那就没戏了,那佛菩萨就不来度你。如果有一天你具备一个好的弟子相了,该做佛菩萨弟子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抛下我们的,他一个都不会落下,一定会行权方便,会来度我们,这观音菩萨亲自说的。所以大家如果觉得遇不到善知识,你就到观音菩萨那里求,求求观音菩萨:“您看我哪一点做得不对?您还不来度我、您说......”诶,那有一天你发现了,当你自己觉得哪一点不对的都改过来了,你实在发现自己没有错了,那观音菩萨一定会度你了,就这个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那么“行权方便”以后,要“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进入佛的这个佛法的宝藏。佛法的宝藏事实上就是一个无伤害的世界,真正的佛法藏就在我们的心里,因为我们自性具足一切佛法。如果大家明白了你的心,你看到你的内心当中,完全没有任何伤害的状态,只要你找到这个状态,你的生活就是佛法。
        我们现在看佛经以为是佛法。佛经就是佛开示的这种种的道理,是在佛的清净法藏当中流露出来的,而这个清净法藏是在十法界里面都没有伤害的。我们在人间没有伤害,但是天上一看,还是有伤害。那天人觉得很善良了,觉得挺好了,在阿罗汉一看,你还是我执凡夫,还是有伤害。所以只有把无明全部断尽了,那就无伤害。那我们现在,也可以从内心中、从生活当中,你可以去体会你内心无伤害的状态是什么状态,这个是你自性法宝的地方。所以听法听来了以后,一定要在你的自性法宝当中,把自己的无伤害的心、无伤害的生活把它树立起来。有一天你发现,你已经到哪里都伤害不了,不受别人伤害,也伤害不了别人,也不会伤害别人的时候,你的言语举止都是符合正法的,这个法藏就从你的生命中就打开了,所以这一点是“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这是最终成佛,这叫究竟彼岸。那么称阿罗汉是彼岸,但是不究竟,这彼岸还有究竟的彼岸。所以,净土法门它不是一般的法门,也不是到净土那边先过一段时间,还要化城、还要再进行改造的,而是到那里直到成佛不退转。
      这个“六成就”的表明,就是这部经典的开头这么多人、这么多的内容,就表明这部经后面的内容相对应的是什么人。比如你举行什么活动,就会有什么领导出场,这么大的领导出来了,那后面内容不可能是大家吃个饭聊个天就结束了,那肯定是有大事情要发生。

        那么这个大事情是什么呢? 说“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就是在无量佛的世界,去佛一等就是菩萨。菩萨达到极致就是等觉的状态,与佛平等,但是他一品无明还没破。转入正位也叫等觉菩萨,也叫证解等佛,他的证悟、他的见解跟佛也相等了。还有一个就是什么?就是佛要度众生,他要去成佛,正好到这个地方两个船,佛要倒驾慈航来度众生,菩萨要走向成佛,走到这里,两个船位置一样,平等了,这个叫等觉。你再过去呢,就是妙觉、就成佛了。一到成佛,你马上又得倒驾慈航、又得回来了。所以走向成佛与佛等同,是在这个位置,当然它方向不一样,你看一个是走向成佛,一个是佛来度众生,这在这里叫等觉。
        所以这个十六大士,都是距离成佛就那么最后一步。那么这种教化也就表明,这部经典是成佛的经典,不是一般的经典,就大乘经典、这个《无量寿经》是成佛的经典,因此它“六成就”是这么圆满! 六成就以后我们再看后面的,这个下一节课再跟大家说。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生,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讲  六种成就(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g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