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处于混死等死状态下的我,最爱做的梦就是啥时候能中个彩票大奖,然后随心所欲,想干啥干啥。
这几年心智成熟一些后,便没有再动过这种无意义的念头了,觉得特无聊。
所以当看到《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一开始,我真觉得要不是是编剧穷疯了,意淫这样的剧情出来;就是为了迎合穷人的喜好,让大家代入角色,在剧里爽的同时,收割一波票房。
这部电影讲的是个落魄屌丝王多鱼,突然被告知要收到一大笔遗产,他二爷给他留的三百亿,但是他要继承这三百亿的遗产并不是无条件的。
其中一个最酸爽的条件就是:要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个亿,不准捐、不准送、黄赌毒不准碰、不准用在别人身上、不能出西虹市,不能告诉别人。
然后这个幸运的倒霉蛋王多鱼,就开始了一个月既愉快又痛苦的花钱之旅。
这部电影是一个朋友推荐的,我其实不爱看这种夸张的癫狂喜剧,看到一半差点放弃,不过后来小茗问我剧情,提出一个问题“为啥他二爷要让他一个月花这么多钱呢?”
对呀,这真是一个好问题,王二爷再无聊,也不会在自己将死之时以这种恶搞的方式,为难一下王多鱼。
我试着将自己代入角色,假设自己是王多鱼,让我一个月内花完十个亿,我觉得我也真的花不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我们普通人能想到的消费无非是吃喝玩炫:吃面条点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买一排车在马路上一会儿排成S字,一会儿排成B字;买各种名牌在朋友圈半遮半掩地晒......
然而一个人再有钱,一日不过吃三餐,一晚不过一张床,怎么吃喝玩儿,这些都是小钱,一个月根本花不完十个亿。
至于各种炫,其实就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只有消费了自己大多数时候舍不得消费的东西,才有炫的必要,唾手可得的东西只是日常,再晒也根本满足不了虚荣心了。
亦舒最出名的小说《喜宝》中,穷学生喜宝做了富商的情人后,可以随时买得起任何东西时,忽然就对商场衣橱里那些貂皮失去了兴趣,也是这样一种心理。
再说回《西虹市首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假设自己是王多鱼的二爷,假设自己拥有几百亿的商业帝国,而自己又行将就木,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害怕的是继承人胡作非为,毁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所以“一个月内花完十个亿”这个条件,我认为可能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很简单,我曾在分享《影响力》这本书的时候也说过,削弱某种欲望最有效的手段,是将一件事情从权利变成义务。
本来对穷人来说,一夜暴富可以随意花钱是件很爽的事情,但让他在短时间内必须花完这么多钱,花钱对他来说就变成痛苦的事情了。
对于王二爷的总资产来说,十个亿是个小数目,如果能用十个亿灭掉王多鱼乱花钱的欲望,简直是件太划算不过的事情。
一个对花钱没有欲望了的人,再去管钱会让人放心很多。
第二个意思,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我们常说“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其实打江山也并不容易,要不然这世上的富人也不会是少数了。
人在打江山之前都是籍籍无名的,那无数个做了炮灰的失败者,并没有人去关注他们,而能被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那几个,这实属幸存者偏差。
而且,打江山的人的起点往往都比较低,一个站在山脚下的人,努力多一点就可以上一个台阶;而保江山的人,一开始就站在山顶,稍微不慎就会跌落下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风口浪尖之处,人们又最爱拿他们和打江山的人作比较,还是拿他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
一句话,打江山的人是攻,保江山的人是守。攻简单,守相对更难一些。
我们常常看很多家族企业,会觉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样评价其实很不公平。
对一个财富集团的创始人来说,他的成功不仅有他个人的能力,还有时代的机遇。
就像有人将中国近几十年的富豪做了分析,发现从早些年的煤老板,到后来的房地产商,再到现在的互联网大佬,都有很明显的时代痕迹。
这些人你让即便让他们再来一次,也未必能有现在的成功。
那么富人怎么防止家产被子孙败光呢?我曾经不止看到一个财经大佬提醒过,富有到一定程度了,吃喝嫖这些,是败不了家的。
但有一个很快败光家产的办法,那就是赌。
我们看《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鱼请一大群人胡吃海喝,豪华阵容追女孩,累死也只花掉了很少一部分。
而他真正花掉大钱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赌博。
虽然王二爷明确规定不可以赌,但投资算不算一种赌博?
从法律上来说不算,从性质上来说,我觉得算的,投资不利,血本无归,真正算是豪赌。
所以那些财经大佬们提醒:对于那些富人来说,如果孩子能力一般,千万不要让他们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能力超群,非要搞创新什么的,和自己的长辈过一过招,踏踏实实守本份才能保住长辈的基业。
电影中王二爷提出一月之内花掉十个亿的意思,我觉得可能也包含了这些,让王多鱼在短时间之内,知道坏的投资亏钱败起家来最快,这样他才能真正守住那三百亿。
这样理解,这部电影是不是对我们会有些启示?
平时吃吃喝喝,就算大手大脚一些,可能也不至于败家。但如果能力不足,却不肯老老实实工作,老想着去折腾什么,做那些高风险的事情,才是人生的致命硬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