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一篇题为《震后余生:9年后,我还是没有跑出去》的文章,让我触动很大。里面列举了汶川地震9年后,当时一些幸存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很多人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但心里却都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阴影,有人甚至在灾后创伤中始终走不出来。
家没了,可以重建。但心灵死了,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为我们上课的一位心理学老师曾经讲过一些汶川地震后,部分幸存者的生活状况。
当时心理危机干预尚未纳入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地震初期,心理干预在灾区未能得到足够重视。那时候,我们所做的更多是去挽救一个人的性命,并从物质层面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一个家。但人是精神的动物,心里面空了,家就是一座冰冷的房子。
当时有一位父亲目睹了女儿在从楼下奔跑下来时,被落下的大石头永远地留在了家里。于是每年5月12日这一天,他都会不断看见这一惨烈的场景,就像时光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还有一位年轻人在灾后出现了幻听,只要外面出现风吹落叶的沙沙声,就听到地震时房屋倒塌的巨大轰响,但是却迈不开步伐,只能僵在原地,一遍遍重新经历死亡。
还有人因为无法挽救亲人,永远地活在了愧疚和罪恶感里。更有甚者在获救几个月后选择了自杀.....
灾难在心中深深刺了一刀,从外面看也许已经痊愈,但内里却在反复撕裂,甚至是腐烂。
震后重建,需要的是在心灵废墟上重建一个家
都说时间是治疗一切创伤的良药,但对于这些经历重大自然灾难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抚平伤痕,而是在心灵废墟上重建一个家园,让自己涅槃重生。
《犯罪心理》中有一集让人心酸不已。故事讲述的是战后创伤后遗症的妄想战场,犯罪者是一名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在回归到平和生活后,却因被迫在战争中杀死一个男孩,以为自己一直处于战场中。他听到建筑工地的轰隆声,以为是身处战场中,遇到路上的行人,以为是敌人。他最后因为被误认为要伤害一个男孩而被警察射杀,其实他只是想救他而已。
看到这里,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与地震灾难后的情况相同,我们从废墟里面救出的只是一个躯体,要想真正将其救活,必须还要做好后续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将灵魂带回家。
还有,不要忘记那些奋战在抗灾前线的战士和群众,在亲眼目睹了现场的惨烈,经历了救人的精疲力尽,他们也需要心灵的慰藉和疗愈,不要让他们在挽救了一个个生命的同时,丢失了自己,甚至是以血为代价。
世界心理学界有一个铁律:地震发生,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节……”我们都不希望北川“抗震救灾英雄”董玉飞的悲剧再次发生。
当一批批救灾人员奔赴前线,当一批批救灾物资运往震区,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救起时,我们期待那些幸存者在众多援助下能够真正站起来,直面创伤,在重建美好家园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灵重建一个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