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一个多月的寒假,我终于又离开了你。此刻身处成都的我,对你却是思绪万千,一言难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我曾经对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如今的我却不得不流露出对你的喜爱——扬州。
我常幻想着你昔日的繁华:古代东南的经济中心,文人墨客留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赞誉。最为繁盛之时,莫不是那隋炀帝开凿运河而下扬州,有了京杭大运河的庇护,扬州从此数百年不衰。
而今,纸醉金迷,不过繁花。广陵花草埋幽径,这座小城留下了隋炀帝的坟墓,以及他开凿的那条运河的支流。只是,曾经用于商业贸易的运河已变成南水北调的工具。曾经的名胜古迹也无处可寻,只剩下一堆人工的园林,收取着高昂的票价。
我曾经是对你那么的不屑:工资微薄,GDP滞后,借旅游城市之名抬高消费和房价;我曾经在长辈面前信誓旦旦:“以后绝不在扬州工作。”我曾经……
直到我上了大学,每当人听闻我来自扬州,总会评论“好地方,出美女”,我的心里会泛起些许骄傲,只是希望他将来不要去。又是阳春三月,QQ空间里又有人刷起一波“烟花三月下扬州”,看着那些人工园林的图片,终于唤醒我的回忆,渴望再去看几次,哪怕早已玩过。深夜,我时常躺在床上喃喃:扬州,等着我。
有人以为扬州是江南城市,其实不然,它虽面临长江,却在北岸,属于江淮流域。虽然有着江南的文化与建筑,但骨子里有着北方的特点。明末曾经有扬州十日,那么一群刚烈的扬州人与史可法一起抵抗清军,进而面对浩劫。与那温雅的吴语不同,扬州的方言常被人诟病难听,而扬州人却为之骄傲,因为它展现了扬州人豪爽刚强的一面。我常常在大学宿舍里肆无忌惮的说着扬州话,哪怕室友听不懂,高中同学聊天时扬州话成为了“标准语言”,此刻,我想对扬州说:“你自有自己的特点,不必刻意向江南看齐,也许你是两种文化混合的产物,那就保留着自己的色彩。”
扬州人最为骄傲的是那昔日的辉煌。其实扬州人在理性上都知道近代以来扬州的没落,但在感性上却都不想承认这一点,于是常会说“扬州的经济在省内不是还有中等水平嘛”,“苏锡常也不见得多好,论生活惬意程度哪里比得上我们扬州?”,“我们扬州可是联合国宜居城市,历史底蕴还在嘛!”诸如此类。
我想说:“扬州人,把那骄傲埋藏在心底,拿出实干的劲头,去谱写我扬城新时代的辉煌,人家西部的‘益二’不是已经崛起了吗,我们‘扬一’可得加油!”
虽然这座三线小城崛起的希望渺茫,我这个扬州人却有着一个心愿:在扬州安度晚年,我愿将自己的童年与暮年都献给这座城市,我愿年年于此度过那烟花三月,享受着缓慢的生活节奏,游历那古色古香的园林。
不知不觉我要给这篇文章续上结尾,我的思绪仍然如潮水在翻滚,是啊,想对故乡说的话哪里说的完呢。而我必须要奏响挽歌:愿我归来之时,你已然成为江苏的经济强市;愿我归来之时,我仍是少年,你仍是那个古淳典雅又不失自信刚强的扬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