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目前的状态满意吗?
你正在过着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指针刚指到六点半,闹钟就叮铃叮铃地尖叫起来,你从睡眠中惊醒,伸手一把摁掉闹钟倒头再睡。
五分钟后,你终于挣扎着起床,揉着睁不开的睡眼匆匆洗脸,换好刻板的制服。
梳妆台堆积着瓶瓶罐罐,但你依然好无障碍地找到常用的粉底和眼影,三五分钟后,一张妆容精致的面皮出现在镜子里。
时间到了八点零三分,再不出门上班就会迟到了,你急冲冲拎起皮包就往地铁公交站赶。
在路边摊上买一个五块钱不加肉的煎饼果子,趁着车还没有来火速往嘴里塞。
站在人生鼎沸的路边,就着汽车尾气,你又解决了一顿早餐。
好不容易挤上早班高峰期的一号线,你来不及庆幸呢,迎面袭来一股浓郁的劣质香水味,混杂着拥挤地铁里各色各样的体味,令你差点将刚吃下去的果子吐出来。
挨过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你又一次踩着点打卡,迎着主管犀利的白眼走进办公室,默默打开电脑,开启劳碌而乏味的一天。
干不完的琐碎杂活,忍受着上司的冷嘲热讽,而你却不得不微笑着全盘接受。
绝大部分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被生活支配,被生存的泥沙浪潮裹挟着往前走。
你厌倦这样窘迫劳碌的生存状态吗?
你受够领导的颐指气使吗?
你想辞职吗?
那又为什么不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做呢?
无非是因为穷。
因为穷,我们选择住在远离工作地点的郊区,每日忍受着漫长的通勤时间。
因为穷,我们学会了虐待自己的肠胃。
因为穷,我们选择忍受刻薄的上司。
拿着一份死工资的我们,被生活摁在地上狠狠摩擦,哪有资格垂涎诗和远方?
其实,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工薪族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财务自由!
什么方法?
理财——实现睡后收入!!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理财?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2012年的1949点,2400多只股票,较2008年时增幅50%,市盈率12倍,市值22万,较2008年时翻倍。
2018年的2449点 ,3560只股票,增幅还是50%,市盈率13倍,市值44万亿,较2012年时翻倍。
A股市市场风云变幻,理财产品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
然而我买的理财思维却跟不上社会潮流的变化。
我们的理财思维依旧停留在三十年前。
手头有余钱,第一个选择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每年拿着固定的利息。
保本又省事,又不用为理财忙东忙西,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理财呢?
因为理财就是理人生,理我们自己的人生。
1、工资增长的速度追不上你的欲望
10年前,我读初中,花上3.5元,就可以吃上一碗肉多又带蔬菜的猪杂河粉;十年后的今天,我大学毕业一年,街上随便一碗素米粉就敢买20块钱,要想加点肉,价格就飙到了30+!
10年前,我姐姐初到深圳,每月工资800块,除了养自己交家用,还有余钱存如存折里;
2018年,我大学毕业,在深圳打拼一年,每月工资除开房租水电,剩下的不够我吃两顿牛肉火锅。
两年前,我师姐入职一家上市公司,入职定薪4000;两年后,工资依然停留在4000块的位置。
而在2004年的时候,南山区房价大概4000上下了。
10年前买不起的房子,10年后拿着缩水的工资的我们更加望尘莫及。
10年前我早餐可以只吃一碗猪杂河粉,10年后的我却不再甘心。
谁不希望自己过得好一些?用最贵的化妆品,吃最新鲜的食物。
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舒服?不需要为了生活而去忍受上司的刁难,不必为了工作早晚奔波。
谁不希望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庇护家庭和亲人?在家人生病时,能够供得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
我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去求学去经历,并不是为了10年前的一碗粉的,只是现实却太残酷。
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追不上通胀率,每一天付出同样的努力,却比昨天拿到更少的钱;
年初1000块钱存银行,连本带息,年末时你可以拿到920,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理财,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实现自身的价值!
理财,是为更好守护我们的钱财,抵御通胀的侵蚀!
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那么什么是复利?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问一个问题:
你觉得你40岁后,能赚到的钱占你一生赚钱的百分之多少?
有人按现在的收入,叠加上时间,答案是50%。
有人坚信自己会升职加薪,答案是60%或70%。
股神巴菲特长期是世界首富,现在也是全球前10最有钱的人,他赚钱的秘诀是什么?
在06年《致股东信》中他说了一件事: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点涨到11497点,足足增长176倍,看上去很可观吧。那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呢?答案是并不诱人的5.3%。
就是说假如你有1万块,每年只增长530块钱。
这个增长率,很多人都看不上。
但就算这么低的回报,只要它持续、稳定增长,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出惊人能量。
而且越到后来,随着基数不断增加,其回报率就越发惊人。巴菲特一生99%的财富,是在50岁后赚到的。
有什么惊天秘诀吗?普通人很难复制吗?
NO!
重复做简单的事,保持微小但稳定的增长,随着时间战线的拉长,你会发现钱越滚越大!
巴菲特一生99%的财富,是在50岁后赚到的。
这就是复利的惊人威力!这就是时间的魅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学习理财的最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就是现在!
如何学会理财?
大部分人知道了理财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去学习理财知识,马上去网上搜罗各种理财信息,立刻开展学习计划。
执行力很重要,行动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途径。
但我可以说其中的90%都会放弃。
不是学不会,是放弃。
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方法,找不到对的路子,时间一久得不到正面反馈便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学习理财是要讲究方法的。
1、免费的不一定免费。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信息,还不用付出一分钱。
所以很多人学习理财第一选择就是在网络上搜集信息,比如各种免费理财课程、免费理财公号,各种大V……
但是,免费的信息就真的免费吗?
不尽然,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首先,我们缺乏辨别能力,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这导致我们在吸收知识时精华糟粕一起嚼,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果的。
其次,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时间成本就已经足够我们买一门专业理财课程的钱了。
最重要的是,在网上所能搜罗到的免费理财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而我们知道学习一门技能,系统的理论搭建相当于打地基,大楼能盖多高完全依赖于地基的承重。
为了学习到最完备的理财知识体系,网络上碎片化的已经不适合我们了。
但我们都是职场人士,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学习理财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因此为了节约时间成本、获取系统化理财知识,我们应该选择一门网上付费理财课程。
以钱换时间,以钱买到最精准的最合适的知识,免去寻找的时间成本。

现在大多数平台都在做付费知识,例如唯库网、长投学堂等,里面的理财课程都比较全面和系统,总有一款适合你。为了避免卖课嫌疑,具体的课程我就不说啦。
2、刻意练习,成就天才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克里森博士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一书中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大量重复训练理财知识,才能做到孰能生巧。
我一周上班5天,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只有下班后的晚上才有时间学习理财知识。刨去吃饭洗澡的时间,每晚大概能学3个小时,每周大概有20小时。
周六周日不逛街不玩耍,每天可以花8个小时来学习。
这种学习强度,过了大概差不多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也曾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哪里比得上游戏和逛街?也曾放弃过,觉得单纯的学习没什么用;也曾急功近利贸然冲进股市,被割了一茬韭菜。
踩了无数雷,跌了很多次坑,终于意识到大量的刻意练习是很重要的。
在我们还弱小时,打造自己的武器才是第一选择。
早上睡到自然醒,伸伸懒腰,拉开窗帘,对着柔和的旭光微笑,迎接美好的新一天。
做一个精致而美味的早餐,盛在蓝底百花的瓷碟里,转身从阳台上摘几朵带着露珠的清新薄荷叶子,轻轻放在碟子边,愉悦了感官再愉悦自己的胃。
睡眠充足,早餐营养,精力自然充沛,打开手提,专心致志地开展工作。
工作累了就给自己放一个长假,独自一人背着简简单单的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可以陪伴在家人身边,共同见证美好时光……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吧,我们努力奋斗,付出时间和精力,牺牲陪伴和健康,不就是有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达成吗?
希望同样努力的你早日学会理财,早日拥有睡后收入!
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