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

作者: 庄生的蝶梦 | 来源:发表于2017-10-27 12:04 被阅读0次
    白山黑水

    走过了很多地方,每次我说话没有超过两句,对方总会马上说:“你是东北的吧?”,无论我怎样去变化自己的发型和服饰,只要我一张嘴,别人都会知道我是东北人。小鸡炖蘑菇、杀猪菜和冬天里寒冷的那场雪经常被我一遍遍叙述和重复。虽然我已经喜欢吃川菜并厌倦了这种寒冷,虽然我已经开始喜欢昆曲并远离了东北二人转。但当我满面风尘回到白山黑水,还是不禁捧起那层层的黑土仔细研读,因为这里有我的生命和精神之根。

    一提到东北,人们不禁会想起白山黑水间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雪花纷飞,戴着皮帽,拉着爬犁的男人和坐在热炕头抽着烟袋的女人。我想几十年以前也许真的就是这样,而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白山黑水’的由来出自《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也就是说从元代起开始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

    黑土地是东北的典型特征,由于开发较晚,以前一直是蛮夷之地。有关东北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渐渐随着的历史的变迁,这片白山黑水间陆续建立了渤海国、辽、金。到了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奉命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以关东、关外来代指。到了清朝,统治者把东北作为犯罪官员的流放之地,白山黑水走来了遍地的囚车和镣铐的叮当声响。

    东北以前在文人笔下是马背上的胡人,生吃肉,好酒,净干些袭扰边境的勾当,为此历代将士都有荡平蛮夷的英雄梦。岳飞的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就是东北的大金国!

    清朝以前,身处关外的东北人相对于关内的农耕之民由于缺少相对的中央集权统治,儒家思想和历朝历代积累的经营算计对于他们来说是缺失的,闭塞和缺少历史的底蕴造就了自由散漫的性格,也就多了关内人没有的豪气和直爽。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士大夫争权夺利和品位风花雪夜的文字殿堂时,东北人更像一个旁观者,人烟稀少,土匪横行,在冰天雪地里打围、大碗喝酒,唱着二人转跳着大秧歌,东北在文明的边缘自己快乐着。

    到了清朝,统治者把东北作为犯罪官员的流放之地,把关内的罪臣流放到白山黑水间,江南的士大夫和家眷给东北增添了江南的吴侬软语和农耕文化,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经写过这两句诗:

    南国佳人多塞北,

    中原名士半辽阳。

    东北,是这些带罪之身的名士和佳人的噩梦,但对于东北本地人来说是很好的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组画面:裹着小脚穿着黑色棉袄棉裤的东北女子,看着江南丝绸、细皮嫩肉夹杂着吴侬软语林黛玉、崔莺莺式的官宦小姐、太太心里是什么滋味,而缠绵悱恻的江南女子悲愁地望着茫茫林海和没有假山赏梅的园林,那又是怎样的欸乃一声声长叹呢!

    骑马打猎的东北男人和士大夫一起久了也沾染了文化的气息,冰天雪地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字的渴望,冰天诗社在他们中间传扬。骑在马背的男人也开始学习农耕社会的种地锄禾技术,一片片黑土里荒草种上了玉米、土豆、高粱,北大荒在流放的人来人往中,豪放中掺杂着春花秋月,落雪风吹中一篇篇诗文应运而生。在这期间东北本地文人王尔烈、高塞、常纪、缪公恩、全朝觐、沈承瑞等诗人也开始在清朝诗坛崭露头角,戴亨的《边城秋感九首》在他看来,东北大地虽荒疏萧条,却是一些历史变化的见证。

    一夕西风起大荒,萧条景物别殊方。

    三韩戍北征鸿急,五国城南塞草黄。

    华表不归丁令鹤,闾山空寄管宁床。

    几声羌笛连云发,杳杳哀音断客肠。

    兴王将相奋雄图,此外曾经裂虎符。

    江走乌龙穿紫塞,山开长白障留都。

    遐方貂贝归朝觐,盛世恩膏及朽枯。

    大地重熙歌乐土,故乡风景忆西湖。

    站在历史烽烟的路口,读着带着朔北风雪的诗文,仰视着一步步远去的先人,自己身上流淌的豪爽之血在远去的背影里是那样的清晰、强健有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山黑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ur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