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真的是所有人的软肋。昨晚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因为姐姐的工作问题,全家不可开交。我在遥远的哈尔滨求学,父母在四川,姐姐在云南。视频,打字,都太过苍白,比不上假期在家时给予他们的一个任何一个拥抱......结果可见的让我心力交瘁。身在外地的无力感让我非常的难过无助,发了许多的感慨,得到了许多的安慰,其中便有一句“我也是。”
当“我也是”变成一句安慰时,我应悲伤。很久很久没有想过大哭这回事了,不是因为坚强...只是发现随着时光的雕刻,值得我去放肆悲伤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小时候,父母不给我买那一颗有漂亮纸封的棒棒糖,我在街上放声大哭,长大了,我路过那些有着闪耀橱窗的商场,里头有装饰得更为完美的专业糖果店,我依旧想买,爸妈依旧不同意,也只会仍旧笑颜如花地挽着他们的手匆匆路过。再也找不到和小时候一样的哭泣共同点了,开始对生活越来越满足,我以为自己是这样。
大学课程看似轻松悠闲,实则危机四伏。很不幸,大一上学期,我挂掉了两门。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成绩优异的人来说,无疑晴天霹雳。我做不到像买糖果一样的无所谓,我真切地感觉到悲伤,大哭的情绪呼之欲出。“哎呀,别难过!不就是挂科嘛!我也是。”朋友安慰我...拍拍了我的肩膀,莫名的,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心里那像带刺的杂草在心头肉上肆虐狠刮的感觉神奇般的舒缓了许多许多,我渐渐不那么难过,开始有意识的寻找班上其他的同学,询问他们的考试结果,当有人告诉我,“我也挂了啊。”的时候,我似乎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就好像小时候父母没有买给我的糖,一个转角便有神奇的小丑先生送给我了一颗更大更好看的一般...我收集到了所有班上挂科同学的名单,计算着他们在整个学院人数中所占的分量,我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我找到他们每一个人,和他们反复讨论着这次的期末考是有多不合常理。
我掌握了从“我也是”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中获得快乐的窍门,自那以后,我作业没有写完,我会去找它们,减肥计划失败,我去找它们,交代的工作懒散对待,我也去找它们......“我也是”变成了我最大的安慰,可不知为何,我渐渐感到悲哀,也觉得我应当感到悲哀。“我也是”把我变得向失败里找认同,而不是成功中谈奋进,不仅如此,我开始安于满足,疲于前进。我被它磨灭了斗志,我感到悲伤...
当“我也是”变成一句安慰时,我应悲伤。这样的现状,让我情不自禁,控制不住下意识地像往常一样再次寻找认同...再次去寻找“我也是”,这一次我找到的“同伙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是像我当初挂科寻找到的伙伴一样,零零散散的几个,他们是如今的有些大学生们,也是如今社会上的有些普通人们。永远习惯性的聆听他人的失败与悲伤,去往其中寻找共同点,来获得宽慰。“我创业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当初也是!”“是吗?!那原来我也并没有那么差,大家都如此。”
真的如此吗?
当“我也是”变成一句安慰时,我应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