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09:44 被阅读0次

“反射”是个生理学术语,而“条件反射”更多是指心理学术语。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有规律性的应答。这里关键词是刺激与应答。

应答就是常说的反应,这里反射的应答是神经系统参与的有规律性的反应,不同于一般反应行为。

比如,向日葵向阳不是反射,只是感应性。

再比如,下班后突然下雨了,冒雨冲去赶车,这也是一般反应,不是规律性的反应,因为下次可能就带着伞,或者自己开车回去。

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属于后天形成的,顾名思义具备一定条件才会出现的规律性反应行为。

天生就会的反射属于无条件反射,比如新生儿出生就会吃奶,吃了睡,睡了吃。这属于适应性反射,为的是让自己生命保存下来,具有重大意义。

还有一些意义不大的无条件反射,很快就会消失,比如游泳,出生就会,但时间久就忘了。

对于个体心理发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条件反射。

一切心理生活都是条件反射。

新生儿出生10天后,就迅速发展出丰富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三项:寻找食物、躲避危险、社会交往。

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条件反射。

绝对的说,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还可以分作两种,一个是经典条件反射,也就是具体刺激引发的反应,比如垂涎三尺,以貌取人。

可以认为是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为主,食色睡,安全感,更多涉及物质需要,这是生命存活的基础需要。

其次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就是奖惩结果导致的行为反应,比如批评表扬,不给好吃好玩的,允许做喜欢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使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其实无师自通,日用不自知。但是稍微考虑,就会知道其中含义。

举例,昨天去县城参加某个项目评审,冒雨前去,为何呢?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结果,奖惩预期结果。

再比如,要准备心理社会服务师考试,昨天晚上加班,翻看一遍书籍,为何有了动力?奖惩预期效应。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继续举例,中午从县城回来,还是细雨蒙蒙。走到城里某个小路上,在拐弯道,车速很慢,突然看见前方一块白色砌块,恰好位于路中心。

前后没有车子,赶紧打方向躲过。

这样过去后,拐上主路,走了一小会,突然想到当时应该下车看看啊,是那地方有井盖做的标识呢,还是车上掉下来的小砌块呢?

如果是后者,就利他行为,捡起来扔掉才是,避免后面如我被动者。

最终我想到而做不到,赶时间没有再走回头路。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看见石块,急忙打转方向,这是遇到危险时候无条件反射,本能躲避行为。

而后想到应该下车检查,排除路障,这是条件反射,想到那个路障会危害其他人,产生担心,于是减慢车速,想是否回去处理。

最后,还是没有处理,而是继续走路,这当然也是条件反射,为自己找个借口,继续前行。

这些条件反射,具体说还是操作性的,是预期想法导致的行为表达。

而最终没有处理路障,心里隐隐愧疚不安,这心理活动又是什么反射性质呢?

我想还是观察学习带来的,或者说社会化导致的,希望模仿那些利他助人者。这也算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只不过没有实现良性预期,而是为了自我利益最终逃离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as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