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Day90/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4.15/个人成长篇】《道德经》德经篇:第五十七章
【一】学习内容
原文:(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注释:
正:这里是指清静无为之道。奇:诡诈奇变。
无事:意谓无所作为,不任意妄为滋扰生事。以此:指根据以下几点。
忌讳:禁忌,此处指各种法令、禁令。弥贫:更加贫困。
利器:泛指锐利有用的器具,或喻指权谋。滋昏:更加昏乱。
奇物:奇异之物,即老子眼中的邪物。自化:自我化育。
无欲:没有侵占掠夺他人财物的意思。
【二】收获新知
1、考虑问题,不要只考虑一面
——本书的总纲思维:反者道之动。我们平时做人做事,考虑问题,不要只考虑它的一面,而是要相反相成,用更高的观察事物的角度来看待并解决问题。
——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2、老子对治理天下的重要看法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收获总结
——本篇章老子主要讲了2个重要的道理:
1、以正治国: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们不能把打仗的这一套运用到治理国家这件事情上,治国讲究的是堂堂大道,讲究清静无为,所以无事才可以取天下。
2、站在领导者、统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这样自然一切顺理成章,百姓就会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事情成了也会功遂身退,百姓皆为我自然。这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好的政府做事的道理所在。反正越多事儿,越是用严苛的法令政策,导致的结果适得其反。忌讳多了,百姓就越来越穷;民间的利器多了,国家就越来越混乱;大家都倾向于奇技淫巧,把这个当作喜欢的和不停去追求的目标,那国家就会越来越怪,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