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梁宁说:一个悲催的人生。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想来我一直都处于这样一个经济体下滑而面刚刚露出,我便看到了一条线,便成为了这个点,当我勤奋的几十年都在点与点的交换,我就成了悲催的人生,勤劳变为了辛劳的一生。
这也是宿命。因为在农村,没有文化,能看到的线,切入到点上是正常水平。
我在点上勤劳,便是我的基本人性,也是大多底层人的命运。因为我看不到面,也更不知道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处于下降趋势。这一切我都看不见,就在一个整体经济面下降的点上挣扎,还表现很勤劳,因为“付出就有收获”,是上学时就懂得的道理。
我的第一个点:豆奶粉厂工人。
我在豆奶粉厂干了八年,纯出卖体力。
豆奶粉生产是当时中国经济体已经脱离吃饱穿暖的时代,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象征性的产业,所以那时维维豆奶粉、绿地豆奶粉、大地花生奶粉…………,记不得,好多当时的品牌。
豆奶粉生产是依附在国民整体经济发展的高增长、符合中国计划的生活质量的提升需求,那时有一个口号是“全民奔小康”,而豆奶粉就符合当时经济体的需求。
当时研发豆奶粉的年轻小伙刚刚大学毕业(是我们邻村的),正处于对未来的渴望和筹划的时期,当时中国也刚刚处于对外开放的初期,没过多久这款产品就迎合了时代经济体的需求,这小伙也成了维维集团的董事长,企业也是以他女儿的名字命的名。
当时可谓是红极一时,全国各地乡镇都有所建造,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豆奶粉厂不但创造了高额的利润,还解决了农民子女大量的岗位,当时我正处于对种地排斥,对上班的渴望。
虽然在豆奶粉厂出卖体力,但是也给了我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提供了希望,当时我进入豆奶粉厂18岁,可谓是我抓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点。
当时中国正处于土地个人责任制时期的15年,从土地分配至国家对外开放初期,都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还记得从童年到少年又到青年的那段时期,是每个家庭都用尽全力的为家庭获得收益,那些年就是那一代人拼了命的积累的成果。等到我们这一代人接班时,父母们并没有落下重任,还是相拼了有20年有余,而我们这代人没有父辈们拼命。
在为家庭收益上放缓了脚步,我们学会了享受生活,还会偶尔的有些小理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性。也因为父辈已经拼老了,而我们又放慢了脚步,所以从父辈们拼命的整体经济增长这段时间是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最快的时期,现在慢下来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付出的整体相应减少。
在经济发展初期形成了规模后,大量的生活附加品涌入市场,如脑白金、牛奶、饼干……各种零食类附加品涌入市场。
仅仅八年期间,豆奶粉厂从不断扩张到不断萎缩,中间的顶点也就两年时间。我想很多地区都会有印象,从乡镇出资建设厂地,引来豆奶粉厂投资技术,获利分成;零食业兴起,从地方性豆奶粉的日夜生产盈利到人去楼空。
标志性的豆奶粉厂空墅在那,现在也能看到,多年后空置的豆奶粉厂房被其他经营者改装后的模样。
再看看在豆奶粉厂工作的这类人,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生的标志,先不说领导层最后的去向,当然领导就会有领导的眼光,而大好时代可以乘坐另一艘船。
豆奶粉厂分为领导层,管理层,普通正式员工,临时性员工。
领导层除外。
从管理层说起,管理层根据领导指示下发和监督任务完成度。企业生存缩减,管理层也相应裁剪。留下的管理层更加严厉的执行质量与产量的相匹配度。豆奶粉的管理层是符合豆奶粉厂的简单制度的独特风格,简单粗暴。在不担心缺少员工的基础上,就只剩下制度的严厉。可以说豆奶粉厂的管理层的基本面是靠关系成为的,不需要任何文化上的约束,也是缺少人性的管理方式。
普通正式员工是豆奶粉场的中流砥柱。稳定、买三金、有养老保障。从早8年前的繁荣到15年后的衰落,员工也从得意到煎熬的过程,当然为了关系中不受到冲突,员工的多年工资面不变,也顺应豆奶粉厂裁员的需求,实在熬不住的员工就陆续离开了维维铁饭碗的角色另行谋路,没有办法的员工为了不放弃这稳定养老的角色也只得熬到了45岁内退。我就眼看着几个人的青春耗费在里面,从年轻到老年。
再说临时性员工。我就是那样一群人,也是操作工人。起初全部是人工制作包装,所以用了大多的人是标准的体力劳作+可以忽略不计的技术成分。那几年相比不在豆奶粉厂上班的同龄人,显然工资收入是别的行业的2到3倍,当然比以种地为行业的要更高些,也因为那五年间因为我和姐姐,我家从贫困到相比之下的富裕过程。我也是在那时尝到了自信。
书写豆奶粉时代细节有些多。
这也是点、线、面、体的整体包含。
点是不同的岗位;
线是豆奶粉厂(维维品牌);
面是食品类附加行业需求发展;
体是整个国民计划提高生活水平质量的大趋势;
而后的框架就是整个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方向。
豆奶粉厂工作八年,几乎埋葬了我的整个青春,还好,在认真生活的状态中没有耽误恋爱、成家;也埋葬了最青春美好躁动的心,和这个年龄该有的胡思乱想。
现在来分析第二个点:服装工人。
结婚生子在家傻傻的懒了几年,大脑一片空白,无所求,无所想。在豆奶粉厂时物质优越感促使我比较了周围,我决定去上班。
厌恶了豆奶粉厂的工作模式,想换一种有前景的工作。
那是第一次去服装厂,歌声悦耳重塑整个空间,服装工人坐在电动缝纫机旁,不急不躁不慌不乱,比起来自农村的我看她们显得几分洋气,我一下就爱上了这种气氛,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工作也可以很轻松。
成为了一名服装工人,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相比一同进去的姐妹们我是拼了所有的专注,在练习技术上也因此获得了高超的技能。
我在服装行业呆了七年。在上海呆了四年,后来回到了家乡又做了三年,在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后,又因和朋友的关系出现了些意外,我做起了淘宝商家,折腾了两年多。
三年前,远在福建打工的小姑子一家人迁回家乡,在饭桌上,我们在谈论的一瞬间我突然受不了,自己一生都要待在一个村庄里,于是短短几天我决定远走他乡,两个月后做起了现在的小生意,卖豆制品,现在已历经三年,这三年中我几乎用尽我所有的精力来保护我的客户,和同行的竞争,又恰逢行业下行,我几乎是在煎熬中度过这三年。
钱没有余下,还不知去向,
唯有区别的是这三年中的两年间,我爱上了得到,是得到和007陪我度过了这两年艰难的时刻。
今天看到点线面体。我应了梁宁老师的那句:悲催的人生,成就了一生的辛劳。
只做了勤奋的点,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看不到面,更不知道体。
当我选择做服装时,我不知道服装的面是国际需求,更不知道那是国家劳动力廉价向国际链接的一个恰逢其时的末期,从国际廉价劳动力成本转移,而中国的经济体形势转型我就更不知道了。
再到成为一年的淘宝商家也是走在了淘宝商家红利的末端,又逢淘宝整顿,对于小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年有不少商家被封,我这一年多的淘宝经历也没有挣到钱,眼看无望,苍茫出逃。
这不又来到了经营豆制品小生意的点上。说来首次做生意没有亏钱,也没有什么盈余,算是学习了做生意的感触。
也碰巧接手了当下菜市场的整体下滑。
如果我经营的豆制品生意是点;
我所经营的行业位置,就是线;
我所在的菜市场就是面;
整体行业的下行趋势就是体。
在整个豆制品的经济体里,商家还在增加,因为哪里都可以代卖,就连水果店都卖豆制品,商家在增多,显然分到个体的流量就相应减少,利润自然也就少了,在一个下滑的经济体里我贸然选择了一个下滑面,因为周边又建起一座新的现代化的菜市场,因为经营模式的颠覆,把现在所在的菜市场人流量都吸了过去。人流量大幅下降。
说的那么多,你一定看出了我的悲哀。
不得已的悲哀。
为什么每换一个点都是一个行业经济周期接近衰落期呢,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任何一个点上若不抽出时间去观望下一个经济体,你所能看见的下一个点的冒出,其实只能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那个已经注定成为没落的点上
你成为了那个点,也注定成为了豆奶粉厂的工人。
所谓悲催的命运就是看不到背后的线面体的框架。就是梁宁老师的那句:点的背后都有来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