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瑾】
上一篇:Day1 辗转姆鲁
0
你就在那里,一如万年前的模样。
请你就在那里,让我翻山越岭地去找你。
1 公园
2017年2月5日。
雨林里的早晨,鸟声总是伴随着水气一同扑面而来。明亮而斑驳的空气中,总有些不一样的清新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抬头深深地呼吸,贪恋那抹温凉的气息从身体里轻抚而过的欢畅。
今天是我对这段旅程最期待的一天。那些心心念念、不辞辛苦一定要去看得地方,今天就要与它们正式见面了。
早饭过后,我和师姐乘坐酒店免费接送车直达我们今日的目的之地。
姆鲁国家公园姆鲁国家公园(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姆鲁山。全世界喀斯特研究者、爱好者和探险者的“朝圣地”。
姆鲁国家公园石灰岩的规模在全世界来说可以说是“微型”的,其东北-西南走向长度大约25公里左右,最大宽度不超过5公里,最大厚度大约1.5公里,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石灰岩(总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最大厚度近10公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姆鲁山的底下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大厅、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走廊——鹿洞(DeerCave)、最长的地下河流——清水洞暗河(Underground River in Clearwater Cave)以及亚洲最长的洞穴——清水洞(ClearwaterCave)。这是由于姆鲁山国家公园地处近赤道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大(年降雨量4-5000毫米),因而创造出世界上最壮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最神奇的剑状喀斯特石林。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第一眼看见这些介绍时,就觉得非要亲自去看看它们才行。
想来,古书上那些对画像中的女子一见钟情的人,大抵就是我那时的状态吧。
没有宏大气派的景区大门,也没有兜售各类小商品的农家小贩,公园的入口处就只是简简单单的立着一块干净的牌子,牌子指着一座木质的吊桥。如同一个隐居深山的老者一般,明明满腹经纶,却反而睿极至简,平易近人到没有丝毫架子。
公园入口过了吊桥,跟着指引就来到了公园的游客中心。接待处不大,却打理的井井有条。年轻的接待员询问了我们的情况,拿来相应的表格让我们登记。因为前一天已经打过电话咨询,知道交钱后会有专门的向导带领我们,所以总体还算从容(毕竟我两又是磨蹭的踏着点儿去的)。
虽然我们的计划是一天游完四个溶洞,但接待员还是给我们带上了可以使用三天的手环。这个手环是之后一段时间内多次出入公园的唯一有效凭证。如果徒步的话,则需要佩戴时限更长的其他颜色的手环。公园内各处的工作人员也是通过辨认该手环,才能为对方提供服务和帮助。
因此,即使是中途回了酒店,只要还想进入公园玩耍,就无论如何都不能拆掉手环。
手环等待片刻后,我们的向导就到了。一个帅帅的年轻小哥,长得很是干净亲和。我和师姐对视一眼,觉得甚是满意。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对外国情侣和一个美国男人,加上导游一行共六个人。简单介绍过后,我们全体前往一个小码头,坐船驶向上午的目的地——风洞与清水洞。
2 风洞
进山之后,我基本上就歇菜了。
不是说一开始就走不动了,而是我一遇见爬山就不行了,加上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山体的原貌,有些山路修的并不十分好走。几个外国人和导游在前面健步如飞,我却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师姐则走在我们之间,估计也是拿我没办法。
好在第一站风洞离码头并不远,我们很快就到了那里。正值太阳开始发威的时间点,这里的洞口却一直不停地有凉风袭来。我坐在入口的木椅上,一边休息一边向里面望去,洞里黑漆漆的一片,幽静的几乎没有一丝光亮。
风洞入口这和我想象中的溶洞一点都不一样。
或者说,这怎么和我在天朝旅游景区宣传册上见过的那些“妖艳”溶洞都长得不一样呢?
别说红色绿色的灯光了,这洞里连白光都打得小心翼翼、谨慎非常,只在一些有特色的钟乳石处有能照亮它们的灯光。很多时候,那些光根本没法照清脚下的路和头上突如其来的石头们。
可即使如此,导游一路也不允许大家开手机的电筒,怕强烈的光线会对石头和洞里的小生物们造成损伤。但他也会细心的用自己的手电为我们照亮道路。
风洞风洞里一直很凉快,导游说是因为洞内有一个狭窄的口子常年有风穿堂而过,且风的大小和洞外的温度成反比,所以总是能感觉到阵阵凉意。
洞内有个“钟乳石大厅”,四周的钟乳石天然是各种有趣的形状,还有一些色彩斑斓的珊瑚石礁。这里的灯光比来时多了一些,衬得那些石头也变得明亮起来。导游小哥还专门指着旁边的一处高石,说很多中国人都说那块石头很像中国古代的皇帝,会专门与它合影。
我们……我们也只好尬笑。
3 美女洞
从风洞出来,我们又向着名声赫赫的清水洞出发。
在这期间,我们走过一段叫做“树冠天桥漫步”的悬索桥,虽然路依旧不好走,虽然我还是拖了大部队后腿走在最后一个,但一路能从高处俯瞰这片原始森林的花花草草,还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树冠天桥漫步在前往清水洞的途中,我们短暂地参观了一处叫做“Lady Cave”的溶洞。
对于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导游小哥调侃说,因为only for ladys,所以让我们三个女孩自己进去参观,他们男的等在外面。哈哈,这当然是玩笑话,真正的原因还是要让我们自己去找寻。
美女洞内景“美女洞”目测大小和风洞差不多,但洞顶明显矮了许多。我们一行没走多久就停了下来,小哥让我们找找看“美女”在哪儿?
这洞里进来黑的,大家基本上就和半瞎没两样,能找见才是真的有鬼。
但我们不能让帅哥尴尬不是,正好我站的地方旁边有一处低矮但被架空的大石头,于是我弯下腰对着石头下面大喊:“Hello?Hello? Somebody there?” 惹得大伙儿一阵大笑。
笑够了,小哥让我往旁边让一步,然后指着我身后的石墙说:“你们看墙上的影子。”
……
蜜汁尴尬的三秒钟后,我们终于意识到了那个lady,原来是一块轮廓酷似女子侧身的竖立石头,被洞里的灯光从另一侧照过去,投在墙上的影子就变成了一位更大的“Lady”。
好吧,谁让这是你们家地盘,而且你还长得那么帅,你当然说什么都对。
大家自行感受吧~~~小哥,下次有机会去中国,记得一定要去看看云南的“石林”,那里的lady更多。
4 清水洞
诚如前面介绍过的,这个洞有两个“最长”让它闻名于世——亚洲最长的洞穴里,有一条最长的地下河流。
这个洞的洞口不似前两个那么低调,有一条木质的栈道一路蜿蜒至溶洞深处。这让终于可以不用再做向上运动的我,觉得倍感欣慰。
清水洞入口清水洞里的游客比起前两个要多很多,一路走进去都是老外拖家带口的在里面玩耍。尤其是那条有名的河流附近,河水不急且纯净见底,更是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在水里嬉笑打闹。
导游小哥问我们要不要也下水玩一会儿,我和师姐两只旱鸭子立刻摇头拒绝,表示还是赶路的好。幸好队里其他几个人也是兴致缺缺,我们就接着向前走去。
暗河(请原谅渣像素)后半段的人明显少了许多,可能是很多人都还在玩水的缘故吧。这个洞确实长,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出去。洞内的光线个人感觉比前两个要好,除了因为灯光多了些外,还因为它每隔不远,顶上就会有一个不大的洞,阳光从那里照进来,真是比灯光要好很多。
在其中一处洞顶处停下来,小哥给我们说这里有很多鸟窝,还讲了一些他们这里特有的鸟类。可惜很多专业单词都听不懂,只记得小哥最后又给我和师姐说:“听说你们中国人喜欢吃鸟窝。”
What the hell?小哥你说啥?我们中国人是吃的种类比较丰富,可我们为啥要吃鸟窝???搞得连旁边的外国人都一脸不可思议。
我和师姐面面相觑了半天,才终于搞明白了他说的应该是“燕窝”。
好吧,你长得这么帅,我们也只好选择原谅你了。
我说:“是的,我们中国人吃‘鸟窝’(不知道燕窝的英文单词,实在羞愧)。那玩意儿营养价值很高,普通百姓比如我们这样的平时根本吃不起,基本属于奢侈品。但是它对女孩子的身体特别好,尤其是怀孕和生孩子的,balabala……”
这事必须要说清楚,要不小哥每天接待那么多游客,这么奇怪的名声传出去了简直震惊14亿中国人!
出口出洞前小哥说,如果幸运的话,是可以在这里看到当地有名的一种大蝴蝶(布洛克舞大蝴蝶),青色的翅膀很是美丽。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一路上都没见过几只。
清水洞浏览完后,早上的行程也就结束了。在坐船回去之前,我们回到曾经途径的一池清水旁,小哥说想游泳的可以下去感受一下。队里的那对小情侣立刻去换了泳衣,鸳鸯泳就游了起来(好震惊他们居然随身携带泳衣)。
我在岸边用脚试了试,水很凉,应该不适合中国女生的体质。
5 朗洞
中午回到酒店休息时,天上下起了大雨。
雨林里的雨和海边很像,总是突然间就会下起来。其实我们在的这几天,天基本上都是阴的,总感觉一直在憋大招。午后雨越下越大,让我们不免对下午的行程愈发担心起来。
最终,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在两点半前再次回到了公园的接待处。接待员说应该可以按时出发,只是需要再等等,我和师姐就趁这段时间去买了雨衣。买回来没多久,下午的导游就到了。
一个看上去三四十岁的男人,虽然没有早上那位长的帅,但看着成熟稳重了许多,一路上也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同行的也不再是上午那一拨人。导游大哥督促我们早点出发,因为距离最近的朗洞走路也要一个小时,加上下雨,路上怕是会更不好走。
这条路与早上的不同,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能靠走。本来如果天气好,还可以沿路看看雨林的花草树木小动物什么的,但是下雨,基本上就只能赶路了。
好在这一路基本都是平地,路大多也是木头铺的,并没有太多需要爬山的地方。我们一路疾行,居然只用了四十分钟就到达了朗洞。
朗洞洞口很不起眼,洞内有条长长的洞穴走廊,通往山的另一头。走廊两侧有很多精致的造型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里面的石头个人觉得比早上的几个洞要精致好看许多,有种天生丽质的味道。洞里的灯光依旧有限的可怜,好在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走起来也就轻松不少。
朗洞内景约莫半个小时后,我们就从朗洞里出来了。洞外仍在下雨,但雨势明显已经减小,导游大哥说,说不定到鹿洞之后雨就能停了呢。
6 鹿洞
鹿洞是当地最富盛名的溶洞。与清水洞和朗洞的长不同,鹿洞是一个巨洞,洞内长逾2公里,高120米,宽120米,据说可以容纳5个英国圣保罗大教堂。难得是洞中套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之一。
朗洞离鹿洞其实并不远,但等我们到的时候,雨果然停了。导游大哥把雨衣脱下来,搭在洞口的牌子上,就开始为我们讲述鹿洞的发现之旅。
鹿洞传说几百年前,有位猎人在这雨林里打猎,有一次在追赶一头鹿时,跟着那头鹿发现了这里,后来人们就将这个洞称之为“鹿洞”。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个洞曾经被当地人用来当做诱捕鹿的陷阱地。导游小哥说这两种说法应该都可信,因为曾经确实有很多鹿在这一带出没。
这故事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像不像我们的武侠小说里,那些“误入”修炼圣地的盖世大侠们的故事?我们的大侠修炼出了绝世武功,他们的猎人发现了世界级溶洞,都好都好。
毕竟是最大的洞,洞口自然也比其他洞大气了许多。因为洞口很高,有充足的光线能照进来,所以刚进洞的一段路上几乎没有什么灯光。有水柱从洞顶垂直而下,落在洞底的石头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汩汩前行。
我们就沿着这水向洞的深处走去。
鹿洞的景致与前几处都不同。它没有风洞的阵阵凉风,也没有清水洞冰凉的河流,更没有朗洞那么多精致的奇石,这里更像一个粗犷却不粗鄙的巨型大汉,气质庄严,包容地接纳着每一个进入它的生物。
鹿洞里参观的人很多,每个人都走得小心翼翼。因为我们脚下不只踩着石道和溪流,更多充满的,是无处不在的一层蝙蝠屎。
没错,蝙蝠屎,而且还是一层。据说鹿洞内居住着12种不同种类的蝙蝠,总数高达两百万只,几乎爬满了整个洞顶,所以洞内的蝙蝠粪才会堆积如山。洞内也一直都弥散着粪臭味,但当地开发者不愿将蝙蝠赶往别处,于是最大限度的不改变洞内环境,让这些蝙蝠能够继续生活在这里。
虽然对这里的味道比较不能忍受,一双布鞋也因此而报废了,但我却觉得很值。这些当地的生物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被迫放弃家园,也没有反过来攻击人类,反而像个主人一样,敞开门让我们进去参观它们的家。多么友好,又多么难得。
巨洞鹿洞的另一头通往蝙蝠出洞的地方,我们无法再前行,只能在尽头处遥望一下高大的洞顶和洞外的风景,之后沿原路返回,重新回到进来的洞口处。
7 蝙蝠出洞
外面的雨已经彻底停了,我们需要在5点前赶到来时路上的一处休息点,那里是刚才在鹿洞里最后看到的那个洞口的外面,也是鹿洞里的蝙蝠在每天下午5点-7点之间,集体出洞觅食的必经之处。
我们等在那里,想要看看百万只蝙蝠同时出洞的空前盛况。
据说,它们出洞觅食时,灰蓝色的天空中会形成一条游动的、不断变换着弧形的“粗线条”,快速向前移动,片刻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再过几分钟,又会有另一队蝙蝠冲出来,向候鸟一样排着队,振翅疾飞,变换着曲线,壮观非常。
然而,虽然看着壮观,但现实场景却颇为惨烈。每天黄昏前,这些蝙蝠的天敌们会早早地守在洞前,等到蝙蝠出洞时立刻扑上去,大快朵颐一番。可以说第一批出洞的蝙蝠很多都会成为牺牲者,等老鹰们都吃饱了走掉之后,剩下的蝙蝠才能安全出洞。
大自然的生存斗争,却不得不为。
蝙蝠出洞之地只可惜,我们从下午四点多一直等到六点,都没能等到一只蝙蝠出洞。有人说是因为下雨导致空气湿度变大而让它们飞不起来,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只知道,等到快六点时,饥肠辘辘又疲累不堪的我,最终失去了耐心。
和师姐商量之后,我们决定不再等待,直接回去酒店。因为等的时间太长,加上天气湿热,我的心情变得很不好。路上还忍不住跟师姐发了脾气,我想我大概也是活腻了o(╥﹏╥)o
后来听酒店的其他游客说,他们一直等到7点多,蝙蝠也还是没有出现。
回去的路上天就彻底黑了,路灯依旧昏暗,映得周围传来的一声声动物怪叫甚是瘆人。我和师姐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叫,听着像是从有水的地方传出来的,但又不像是青蛙或蟾蜍的叫声。结果等我们回到酒店,才发现酒店的河道里也有那种声音传来,问了酒店的服务生,竟没一个能说的清楚。
回到酒店时,我两已是半累瘫状态。这一天走了太多的路,对于两个平时都不怎么运动的宅女来说,这样突然的运动量让我们多少都有点吃不消。好在明天早上没什么行程,可以尽情睡觉,然后下午奔赴我们向往的海滩就好啦。
晚上依旧酒吧走起来。不过今晚只有我一个,师姐已经拒绝再跟我喝酒。没办法,谁让她是个喝一杯水果鸡尾酒都会头晕的人呢,我也只能自饮自酌了。
8 后来
后来师姐说,中国的有些溶洞比这里的更好看。
我说我知道,可我就是喜欢啊,我能怎么办?
我想,大概那才是溶洞最原始最本来的样子吧。剥去那些不真实也不属于它们的颜色,其实它们最开始悄然世人之初,就是现在的这般模样。
我能体会的到这里的开发者想要爱惜它们、保护它们、留住它们原貌的可贵之心,也能体会的到他们为了不破坏当地动物的生存环境而放弃眼前利益,想要和自然握手言和的良苦用心。因为对于自然来说,最和谐最平衡的才是最美好的。
他们找到了一种和自然和平相处的方式,而我们天朝却还在大肆的进行着速效商业开发,让那些原本有着自己样貌的自然风景,硬生生地变成了千面一孔的旅游景区,恨不得把所有能赚钱的项目都摆在里面。这样的地方我去过很多,实在是再也提不起来兴趣了。
我想,我不远万里想来看的,也不过就是大自然自己建造的一座植物园和他亲手养大的动物们,以及他为这些动物们找到的安家之所。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也和其他动物一样,生活在这样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里,一代一代,繁衍至今。
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我们国家的溶洞里已经有了太多不属于他们的色彩,所以这趟旅行,说不定会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体验原始溶洞风貌的机会了。
明天的计划是飞往沙巴州的亚庇,开始我们的碧海蓝天之旅。可是,那里就像和我们有着孽缘一般,总是不能让我们如愿,自始至终波折不断。
Tips:
1、参观溶洞需要爬不少山路和不平整的小路,最好带一双舒适一点的鞋子。鹿洞里的蝙蝠屎没法避免,所以要么带一双鞋套,要么最好穿一双不想要了的鞋子,否则刷起来真的很不好受。
2、虽然所有溶洞内都有灯源,但灯光都很暗,洞内也较为湿滑,建议穿上防滑的运动鞋,并自带照明设备。同时最好准备雨具和数码产品的防水保护,都可在当地购买。
3、衣服建议穿轻薄的长衣长裤,以透气吸汗为主要原则。
4、听说的:姆鲁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自1975年向游客开放以来,一直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公园里的一切,哪怕是一草一叶也绝对不能带出公园大门一步。负责监督游客的不是公园里工作人员,而是机场的海关人员,一旦发现有游客携带违禁动植物出镜,必将严惩。
下一篇:D3-D4 被耽误的旅程
本文系原创,任何转载请简书私信授权!
小妖更多精彩作品,请移步至妖瑾的简名片,总有惊喜等着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