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怀左同学训练营
从“畏惧权威”到“回归自我”——学习武志红心理学有感

从“畏惧权威”到“回归自我”——学习武志红心理学有感

作者: 秋水涓涓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10:52 被阅读0次

权威期待的力量

图片来源:得到《权威期待的力量》.jpg

记忆中最深的事件,估计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爸妈吵架,我跑去找奶奶拉架,在和奶奶一起返回来的路上,我胡乱哼着歌,奶奶心情不好,就数落我,看你遭遇的什么父母,你还浪的唱歌,顿时我觉得好难堪,一时不知道怎么收场。

于是,我知道了悲伤的环境不应该有欢快的歌声、快乐的心情和愉悦的表情。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形成了对自己最初的认知,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就成了我们最初的命运。这就是权威期待的力量

  •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次,老师一开门进教室,我就习惯性的马上扭头来看。有一次,老师一开门就一把把我拽出来,暴打一顿,骂我"扑狐子"(柳林人独特的骂人方言).

  • 小学五年级,老师嫌我在课堂上乱说话,把我的刘海剪了,害的不敢去食堂打饭,周末也不敢回家,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样子就是“话少,考试成绩高”;

  •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只是习惯性的喜欢表扬班里的"乖乖女"——不说话,文静,内向,希望被表扬,我一直伪装成"乖乖女的样子"......

话少,分高,文静——我明白了老师对“好学生”的期待……

由于自我的实现更希望与权威期待相吻合,于是,我努力假装成少说话,文静,听话的样子,希望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所谓的“好孩子”。后来,唯唯诺诺,软弱,自卑,果真就变成了我生命最初的样子……

参加工作,远离原生家庭,有了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通过不断的拓展社交圈,从多维度审视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在得到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后,我明白权威期待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我把记忆深处的几件事写下了,并发给我学习心理学的朋友,他们一致告诉我,要想改变,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朋友推荐我看《被讨厌的勇气》,《幸福课》,等一系列心理学书。

改变,从体验开始

《被讨厌的勇气》指出,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我开始不再害怕破坏关系了,有时,还会适当的表达我的攻击性了。

以前,被领导训斥后,碍于一直害怕把关系搞僵,表面看来,我总是显得唯唯诺诺,把我的愤怒伪装的像微风吹过一样,其实潜意识层面的我早已怒气冲天。但是有一次冒着大不了被开除的心态,释放了我的攻击性,什么也怕了,顿时觉得特别爽,而领导也没我想的那么糟。至此,剧情大反转。

相信太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而你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攻击性和怒气,结果这件小事你一直记得,多年都放不下。但如果有一次,又发生了这种小事,你表达了怒气,然后你发现,不仅你觉得真畅快,对方也没有恼火,甚至你们的关系可能还更好了。

“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是武志红每节课都会重复的一句话 。

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畏惧权威”到“回归自我”——学习武志红心理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eg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