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无事,总在回望。算起来,我已经近三十岁了,距父亲去世也大半年了。面临着人的生离死别,我以为会很痛苦,但却平淡无奇。是不是人长大了就不如小时候那么念情?我的父亲是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最亲近的人,而我却如果冷漠,中元节也没有回去祭拜,在老家人眼里,我应该早就是白眼狼了吧。
我出生在河南某县下很普通的农村里,兄弟姊妹四个。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母亲带我们去地里干活时,遇到邻村认识的人,一聊到家里有几个孩子时,都会说:“好啊,大兄弟家,你有福啊,两儿两女,好命哩!”母亲也会笑笑说;“好不好命吧,谁知道呢?以后不给加气受都行啦!”那个时候还小,不懂为啥在农村儿女多了就是有福了。总觉得,一到放学回家或者周末的时候,父母总是喊着我们去地里薅草,不管什么时候,天气多热,总觉得我家地里有薅不完的草,锄不完的地。而我父母在村里又是有名的实干家,老实人,一心扑在种地上,从来不投机取巧。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我的父母,能把种地当成一种职业,自始而终,直达现在,在农村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
小时候我的家境不富裕,一家的收入全靠父母种地以及农闲时父亲给别人家盖房子。父亲是一个集农村才艺于一身的人而且技术还特别精湛,村里人特别喜欢找父亲帮忙盖房子。1998年是我才开始上半年级,而我已经八岁了,因为年龄超了一岁,当时的主任还不收我。最后爸爸直接找到了我们村的小学校长我才能上得了学。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家三个孩子上学都要交学费的。我们村里小学一学费是120,而三个孩子半年就是360块钱的学费。这在当时还是属于一个家庭中的重大开支。因此,每当学校里要交学费了我就特别不敢跟父亲说,怕家里拿不出我的学费,也怕看见父亲作难的眼神。曾经有一次,我们要交学费,我给母亲说了,然后母亲给父亲说了后,父亲找到我说:
“学校交学费了哦?”
“嗯”
“交多少啊?”
“120”
“还是一样啊”
“先不急哈,先等等再说”
“好”。
就这样我去学校上学了,看着其他同学陆陆续续的到讲台上交学费登记名字,我一直低着头不敢抬起来!我知道家里面穷啊,一下子拿不出三个孩子的学费,如果有的话,肯定是先给二哥交钱,而我的就得等着,等到父亲向亲戚借来或者提前预支了盖房子的工资我才能交学费。整个小学的学费都是这样交,虽然我总是晚交的那个人,但是父亲最终还是想办法让我上得起学,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上学晚,我总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学习知识,成绩也是班里前几名,也深得学校里老师的喜爱。
小学三年级组织期中摸底考试,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跟我说:“xx,你要给自己定个学习目标,以后要考上清华!”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清华两个字,但却不知道是指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初中吧,不然这么喜爱我的老师不会让我定这个目标。周围的同学用一种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我心里别提多得意了。小时候的我就是现在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直到现在回老家,也还有老人拿出我以前的事情来教育自家孩子。每次过年期末考试我都会拿到奖状,最差也是第二名。有一次,我去学校里开大会,我拿到了第一名,而父亲就老早已经在村里大街上站着和邻居聊天,看到我时问:“第几名啊?”“全班第一名”。邻居听到就大夸特夸,父亲高兴的笑着和我一起往家里走。到家里,母亲张罗着做年货,父亲就是拿起我的奖状看一遍又一年,像看一件神秘的宝物样,不舍得放下,最后在堂屋里正当门用浆糊把我每年得到的奖状按顺序贴在显眼位置。所以,每当亲戚过来拜年,看到正门口墙上贴满奖状,都禁不住的夸赞,父亲甚是得意。我知道,父亲辛苦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四个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而我也深知他的想法,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一直是个好学生,好孩子。
父亲虽是个头小,但确是个十足的倔老头,心气儿高得很。很多次,母亲接受邻居吃不完的菜,父亲却嗤之以鼻的说,有啥好吃的,买不起啊?!把母亲说一顿后,还不忘给我们四个说,不能光接受别人的东西,不好。除此之外,父亲也给我很多道理,他也比别人看得远些。每当母亲说邻居家孩子初中念完就出去打工赚钱回来的时候,都会被父亲恶狠狠的怼回去:“有什么好炫耀的?该上学的年纪去挣钱这是好吗!只要我活着,你们有能耐望往上读,砸锅卖铁也得供起你们。”事实证明这是对的,至少村里那些很早就出去打工的女孩子现在依然靠劳力赚钱,靠工厂打工生活,而我靠脑力赚钱,活的轻松些,容易些。父亲给我的第一条格言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次,当我想放弃学习时,父亲就用这句话来鞭策我,鼓励我。至今,我想起这句话还是会忆起父亲说话时坚定的表情。
未完待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