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梦想成为作家的人,都在不断寻觅,寻找能为自己的文章提点建议的人,寻找写作改进的方法,寻找句子的创意与结构上的新奇,寻找任何一个能将文字变成铅字的机会。但还是里尔克说得好——“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
里尔克当然是对的。关于写作这件事,除了自己努力,实际上没人可以帮忙,一切都是落在纸上的笔画,只是一撇一捺应当出自你心,与你灵魂的感觉互通,方能影响这纸上的文字是否具有一定的魅力。
图书市场常年出版关于写作的书籍,其中不乏创意的写作技巧,以及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书籍再好,若读过之后不勤加练习,好的功夫也不会落于自己笔下。其实对于写作者来说,真正有用的并非可以教授的技巧,而是那些实战经验。今天为大家推荐并解读几本不错的写作书籍,它们皆注重实战的培养,希望在你成为作家的路上能带来一些启发。
开始,写下一个心怀已久的故事
严格来说,这是一本散文集——《给青年作家的信》是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的深情“家书”,用朴实真切的语言给青年作家们写下了忠告,在这些信中既不缺少爱也不缺乏尊重,所有一切都归于一个字:写。
这本书比起其他的写作书籍一味注重技巧和道理不同,作者就像是你的师友,与你探讨“该在哪里写作”“要不要去上创意写作班”“写作时应该阅读吗”等等现实又有趣的问题。但不要忘记埃德娜·奥布赖恩所说的写作的神秘之处:它来自苦痛煎熬,来自争分夺秒,彼时心被剖开。
《给青年作家的信》更像是你自己的笔记本,文中那些闪光的注释都以旁注的方式出现在你手边,它们在唤醒你与作者展开交流,也在提醒每一位学习者阅读的重点。但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让你有书写的欲望。美国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与心怀一个尚未被讲述的故事相提并论。”所以,当我们读完所有的信件之后,都要写下一个心怀已久的故事。
非虚构写作,在手艺中铸造美学
可能有人会说,越是心怀已久,这个故事就越不知如何开始。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关乎我们是否有能力把一件事讲述得够精彩。因此我们还需要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是美国非虚构写作大师约翰·麦克菲,他将写作看成是存在于世的一种方式。正是这种理念,让这本书变得异常生动,这里不仅是一堂大师课,更是一门手艺课。
从《写作这门手艺》中你能看到,写作从确立主题到结构,从技巧到采访,以及完成一项“手艺”所需要的工具等等,作者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被拆分的写作,正如在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再来分析它们的结构,记者采访时要克服的难点,最终再还原整个故事。
说到技巧,不得不提的还有这本《学术写作指南》。本书的特点在于从实践出发,旨在为写作者提供行动和多种选择。
书中采访了100位杰出学者,他们所提供的写作之道多是灵活可变的,但也不乏一些基础习惯,比如写作方式各异的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练习和培养的手艺习惯;善于养成达致写作目的的社会习惯;侧重成长乐趣的情绪习惯等等。这些习惯会让学术写作在一个客观而严谨的条件上产生。
当你跨过非虚构写作或者学术写作这门技巧时,我们还需要面对历史的真相。如何写出既可信又真实的历史故事,就得领悟《历史写作简明指南》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观点:要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试着去解决一些谜题,并且组织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使人迷惑的数据来重新讲述过去的故事;从证据中寻找联系,指出原因,追踪缺陷,作比较,发现模式,找出最终结果,并揭示它是如何通过一代一代人对现在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原始资料中,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判断加在证据之上。
虚构写作,虚构的人物却要十足逼真
虚构写作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好的作品更像一只高飞的风筝,风与线,张弛有度;情与理,收放自如。你一定也在幻想自己的作品如风筝一样自由,一样充满韵律在风中遨游。但你得清楚,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要努力练习,一次次试飞风筝,还需要自己有更好的鉴别作品的能力。《写作课》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在经典作品中去发现它们的真谛,从而知道自己在写作中常被忽视的误区。
小说,尤其是虚构小说,最令欠缺灵感的作者头疼——人物是虚构的,但描写却要十足逼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你爱上了自己的故事,并在酝酿它的声音和触感,那么你的故事将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取一定的成效。
我们可以从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悲痛的往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主角达菲先生是都柏林的一位单身作家,他时刻都在琢磨给自己迟迟不见成果的手稿加上几个旁人察觉不出任何区别的句子。他陷入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孤独。这部短篇小说讲述的也正是达菲先生如何一步步领悟到自我封闭带来的坏处,并在小说结尾处实现幡然悔悟。但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或者是达菲先生有交际恐惧症,才令他养成了一种奇怪的习惯——偷偷写自传。《写作课》这本书的作者也提到自己有写自传的习惯,她也发现当她将这段经历与其他作家分享时,许多人会因为这个秘密被戳破而脸红。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也同样能让你在写作之路上收获技能的一本书。正如文章之初所提到的,一切故事皆因一个字:写。这本写作指南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收纳了全美38位作家的真知灼见,你可以将其看做是写作宝典或作家经验,也可以将它们理解成对于写作的一些观点。这样理解会让这本书更加有趣和生动。这38位作家分别从起步、创意、角色、对白、描写、场景、情节、冲突、视角、闪回、转场、开头、中段以及结局等部分进行全视角剖析。其中最为精彩的不乏作家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它们,以及一些有意思的趣闻。比如海明威每天都要在一间隔音的书房里花至少三个小时读书……这样的细节将鼓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就自己的笔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