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10-07唐彩斌:课程标准(2011)的专家解读

2022-10-07唐彩斌:课程标准(2011)的专家解读

作者: 文芳读写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17:42 被阅读0次

唐彩斌——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
本文是他对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的访谈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基”、“四能” 给数学课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关注“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是对“双基”的继承与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了新课程对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这也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多用变式、注意例题的典型性、及时练习巩固等。
“四基” 提出后,除吸收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优点之外。

“四能”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不能总是让学生解决教材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变成问题的生产者。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痕迹,独立思考训练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结合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以批判精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摒弃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交流,这些方式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具有独创性的方法。;
其次,应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从课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知识的前后联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最好具体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都比较少,所以只要能提出简单的问题,即可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反思:那么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能实现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生活经验,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的生成,而非一味地刷题,重要的是从题目当中感受思考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10-07唐彩斌:课程标准(2011)的专家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gv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