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我一起读书
与我一起读书 | 马歇尔《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一)

与我一起读书 | 马歇尔《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一)

作者: 遇见萍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20:04 被阅读0次

    嗨,大家好!我是萍儿碎碎念,萍儿喜欢看书,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看书,读书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希望大家与我一起读书吧!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说到的内容,上期文章《与我一起读书 | 马歇尔《非暴力沟通》:沟通的方式》我们主要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它是一种“善意的沟通”,还有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对立面是疏离生命的语言,有指责、侮辱、贴标签、批判、比较、分析、推卸责任和要求等。

    这一期我们主要来学习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两个要素,它们是观察、感受。

     01 第一要素: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的第一要素,作者提出,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混淆观察和评论,常常说出一些评论的话,而非观察所得。

    观察指的是通过看、听等感知行为去分析思考,然后评论就是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感受,而大多数人都会无形中把评论当作是观察。

    具体怎么区分?作者给出了以下内容:

    可以看得出来,观察是描述一件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结果,而评论则就只是片面的看法或者感受,与结果大大不同。

    这让我想到我和小杨之间的沟通问题,我也会经常说一些评论而非观察的言语。

    比如有的时候说小杨好几次,他都没听进去,我就会说“你怎么老不听别人讲话?”实际上如果是通过观察后我应该这样说“我看你刚刚没有专心听我讲话,而是在发呆。”

    当我对小杨说出“你怎么老不听别人讲话?”的话时,他就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也就达不到我希望的结果了。

    非暴力沟通中除了在主动发起的时候使用,还可以在回应对方时进行使用。

    书中提到回应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

    第一种是认为这确实是我的问题。

    第二种是认为对方在攻击我而开始反击。这是大多数人时常选择的方式。

    第三种是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指责对方,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他言语背后发生了什么。

    作者选择的是第三种,因为通过观察对方语言背后的想法才能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感受、需要也正是非暴力沟通中的其他要素。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体会与表达感受吧!

     02 第二要素:感受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在表达感受,其实他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会经常使用“觉得/感到/感觉”这类词语去混淆视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我觉得很高兴”和“我很高兴”,是不是发现去掉“觉得”它也是一个句子?而且“我很高兴”更能表达出“我”的感受,而“我觉得很高兴”却是一个想法,并非感受。

    意识到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后,就可以尝试体会和表达感受了。

    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这是从小就否认感受的后果。比如3岁的孩子还不懂表达自己愤怒的时候,他就会大喊大叫。

    那么当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大人会怎么做?他们会说“不要大喊大叫,你会吵到别人。”

    这既没有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还传递出他不应该有自己感受的信号,想一想,你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被对待?如果你是父母,现在是不是也这样对待孩子?

    那么我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有一本绘本叫《我的情绪小怪兽》,书中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人的每一种情绪,比如愤怒的时候就会用红色,配有生动的图案,就像孩子大喊大叫时的模样,用它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从而体会自己的感受。

    我们在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在慢慢地治愈我们自己,因为表达感受需要用具体的情绪词汇,我们还能建立起自己的情绪词汇库,细细地去体会自己或者体会别人的情绪。

     03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今天主要讲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观察和感受,要理解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切勿混淆,如果混淆了,容易影响双方的沟通结果。

    下期我会继续为大家来解读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其他两个要素:需要和请求。

    敬请期待哦!

    作者介绍:

    萍儿碎碎念,向往自由的90后职场宝妈,专注于育儿干货与个人成长干货,愿望是想把以后的日子都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我一起读书 | 马歇尔《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ph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