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论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21:00 被阅读0次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九篇“子张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的言论。据记载这些言谈都是发生在孔子去世以后,而那些先于孔子去世的一些学生均未出现,如颜回、子路等。

上文品读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文中先是提到子贡谈论君子的过失。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是,天上的一个黑影缓缓移动过来,挡住了太阳和月亮。

意思是指,只要君子犯错了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

而君子在改正错误时,会得到别人的仰望,为他能够改正这个错误而赞叹。

子贡这是间接谈论孔子,告诉人们孔子并非不会犯错,但孔子是正人君子,他可以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之道。这正是君子之风。

后文提到有人质疑孔子的学问,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何而来。

质疑孔子又没有拜师,从哪里学来的学问。

子贡回答说,孔子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他是各处问教,谁能给他启发,谁就是他的老师。

意思是说,孔子就是好问,好学,愿意去探索思考,所以就有那么多学问了。

继续下章: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译:

宫墙:宫也是墙。指围墙,不是房屋的墙。

仞: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

官:这里指房舍。

原文解析: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有才能。”

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就用围墙作比喻吧,我家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墙外可以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仞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有感解读:

“叔孙武叔”是鲁国司马,也叫叔孙州仇,此人特别喜欢质疑孔子。

他在朝廷之上对其他大夫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名声很大,又富可敌国,还善于外交,大家就认为子贡的地位应该比孔子更高,学问比孔子更大。

子服景伯很崇拜孔子,就把叔孙武叔的话转告给了子贡。

子贡听到有人说自己比老师还强,就反驳道:“咱们就拿建筑的院墙来做比喻吧。我端木赐的院墙不高,不过到肩膀,有人路过,一探头就能看见我的房子有多么富丽堂皇,院子里的花木有多么丰茂漂亮。而夫子的院墙高得望不着墙头。路过者如果不由门进入院内,不登堂入室,就不知道这房子里的物品是多么丰富,装修是多么精美。”

“夫子之墙数仞”,“仞”是古代长度单位,“数仞”形容很高。

“官”同“馆”,房间的意思。人被高墙挡住,就不能走进来,意味着很多人没有机会跟着夫子好好学习,更没有机会跟着夫子周游列国。

“得其门者或寡矣”:能够找着门路进来的人太少了。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说的话也很正常,有这种误解也是能够理解的。

子贡觉得自己的所学都是从夫子那儿来的,而且只学到了夫子学问的一鳞半爪,这些学问浅显一些,容易被人看到。

大家看到了子贡的财富,看到了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所以认为他学问好,甚至超过孔子。但是孔子的高妙之境界,用颜回的话来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这一段比喻,对于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很好的告诫和鞭策:如果别人知道你好,你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墙不够高。

同时,对自己不懂的事不要轻易下论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人的内在是怎样的,看着别人骂,我们也跟着骂,这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需要观察和分析,对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别人得到的名声,一定不是白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t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