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0-12德育思考和建议-三比、赏识让生命从内在绽放

2019-10-12德育思考和建议-三比、赏识让生命从内在绽放

作者: 但雨泽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22:35 被阅读0次

梓臣主任:

虽然已让班主任通知孩子们下周重点强调食堂纪律和用餐礼仪,但总是不太愿意使用检查、督促、评价的强迫方式,是否有更好的启发或者激励的方式?我一直在琢磨,搜集资料。

德育看似不像上课那么明显,但似乎每件事情都与德育有关。有时候课程做了又像是没做,效果不明显。如果不继续强调,又打回原形。

还需要多思考。

我的思考:

用“三比”原则,“比”还是要“比”,但是要着重用“三比”原则,弱化班级之间横向比,要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班级之间的“比”,放到学校里面的“比”,这种集体式的评比,无论怎样,总会有第一和总会有最后一名。越是强调,越会给后进班主任带来大的压力,很多时候为达到评比的标准,班主任会施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一个标准,这本身就既不合理、也不现实。让每个班级也都达到同一标准,同理既不合理、也不现实。这种“比”,并不会让多数学生进步,最多是一种高压或诱惑下的服从而已。而班级一刀切的比,除了先进和能做到的班级之外,很多时候会变成形式主义。只要不高压,肯定打回原形。

真正让一个人行为发生改变,真正的改变,那必须是内在的改变。行为的下面,除了本能冲动的支配,在其下实际上是有意识的,是有与生俱来的习气的,所以真正的改变,其实是行为之下的改变,是内在的改变,是心悦诚服的改变,是喜悦和信任下的改变。内在改变之后,产生的行为的改变,才是质的改变,才是自觉的改变。

这是有意识的、觉醒了的、一般是极少数成年人才做得到的,所以,除非一个孩子TA天性非常好,TA后天的家庭教育非常好,TA良好的外在行为才是TA善良的本性导致的。这样的成年人很少,更不要说还处于混沌之下的孩子,TA的言语、行为,只是混沌的思想(见解)的外在表现,是无明(何谓“无明”,比如一个瞎眼的拄着拐杖的老人的处境,见不到光明,看不到真实,就类似于无明)状态下的条件反射而已。TA的“坏”的行为,也只是被贪念、愚昧、愤怒所支配下的外在反应而已。认识到这个现状,才会知道为什么许多不合成年人角度的“反道德”现象在孩子身上其实是合理的。

真正的改变是意识的改变,而意识的改变的前提是要有意识的觉醒,孩子要到10岁左右才开始有主动的自我意识的萌芽,而无明下的自我,不具备“正见”(正见指正确的知见,智慧),再怎么生长,也只是无明的生长而已,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接受孩子的本真,接受孩子本来的家庭教育带来的结果,能让他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更加有进步就好了,这样才能让他越比越有信心,才能让他愿意表现出好的方面,郝校说“高标准、低要求”也 是这种看法的体现。

而出于压力、出于做给他人的开解要求或者是强求,也许结果比较美好,但同时也会带来等量的负面作用,这种负面作用埋藏在心底,端倪于行为。所以有些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众人面前一套、而独处时是另一套;原因在于TA的改变只是迫于压力而已,没有口服心服,只是口服心不服。

好的教育理论应该是从内心出发,讲求内心与行为的关系,讲求善恶因果之间的联系,把这样的信念告诉他,让他自己去选择,至于结果,还得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去从体会中去学习、从后果中学习。从根子上的教育,才解决根本问题。从内在的教育、才解决外在行为上的问题。讲求内心与行为的关系,这是“冰山理论”的原理。善恶因果,“非暴力沟通”、NLP、“先接纳情绪,再论是非”的效果,正好是基于“善”。被“善待”的,以“善”对他人;感受到“恶”的,以“恶”相向。

德育的不明显,是因为德育往往强调外在行为的规范,而没有讲透内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善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内在不变,外在自然不会真变。不究竟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必定是不究竟的。

真正的改变,也不是一个集体性的改变,而是每个个体发自内心的改变,每个个体改变了,集体自然就改变了。
越多个体的改变,这个集体的变化就越大。当内在改变了,从外在进行强迫也就不需要了。让每一个孩子自由绽放,入手点应该是个体,而不是集体。集体只是多个个体的共同作用后的呈现而已。

从操作层面上讲,我觉得分班进行“人际交往技术训练”,“非暴力沟通训练”,“萨堤亚沟通模式”训练;训练的素材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生活中来,从学生的人际交往矛盾中来,比如用餐与礼仪,录下像来让学生在班上看一看,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议一议、再评一评,每个学生都参与。遇到生活矛盾的,也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再演一演,以这种训练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也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拍个照、打个卡、宣传宣传,或者集体式的搞个比赛。所以轰轰烈烈的这样那样的社团或活动或比赛,往往并没有大面积的成果。真正触动心灵和形成能力的应该是日常点点滴滴的训练和积累,也需要教练者具备耐心、宽容、技巧,同时需要时间上的支持。做事需要“静”,需要“从容”,需要有时间去“咀嚼”,这也是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所在。但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也只是一种载体,没有直接作用于心灵。

在理论方面:既要有经典,更需要有内心正念的建设。经典强调的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但需要解读,晦涩难懂一则让人难以亲近、二则无法体会到妙处;也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内心正念的建设才是更重要和根本的。这要讲内心信念、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要讲“好的行为导致好的结果,坏的行为导致恶的结果”,这样的因果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有了对因果的敬畏心。这也需要教学者本身去学习、去学会观察。

另外还可以通过游戏手段来,有一种叫做“心灵魔法游戏”的棋,孩子喜欢参与,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进行了非暴力沟通和萨提亚式的沟通。

全校性的表彰应该强调三比原则下的个人进步,个人进步了,集体自然就进步了。可以各班提交本班本周进步学生的名单,都念上一遍,也就可以了。至于每个人进步的具体表现,到班上自己去念就OK了。不耗时、不耗力,效果也有了。

对班级的表彰有其局限性。集体是组成这个集体的所有个体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许多先天的不可控的差异在里面,相互对比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不公正的地方,受表扬的总会是那几个班级,并且对集体的表扬,分到每个人身上激励性实际上已经很小了,机会也很少。个人觉得还没有在小范围内对孩子的激励性更大,没有亲近的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激励来得大,这也是为何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的原因。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而不是让每个集体自由绽放,入手在于个体,因材施教,而不是整体评比。先进集体可以比,但不是重点、也不要让后进的总看不到希望。

有个改进措施,把旗子多做几面,每个班、每个宿舍都轮流挂一挂,机会也多了,集体荣誉感也上来了。有时,好孩子就是“骗”出来的。别说某些宿舍或班级不能当优秀,找出他的优点,自然就觉得他优秀了,何况他本质上就有向好、向善的愿望,有许多的闪光点。你都夸他优秀了,他也不好意思总给你捣乱了,不是吗?而对于本身就一直中规中矩的孩子,我们似乎缺少小小奖励的习惯,无论是哪一类的孩子,我们都应当通过积分和奖励,来让他感到好的行为被关注、被赞赏,我回想起来,那些发生了真正的好的转变的学生,他们的转折点都是从被表扬和鼓励开始的。这也就是赏识教育的巨大力量。

孩子内心善了,行为自然美了;相互之间善了,孩子才会感觉被好好对待了,他自然也愿意去好好对待他人。

总结一下:
1德育不在走形式,不在于抓各种各样的目标,而在于删繁就简,方法就是找到这些目标他们共同作用的地方,那就是内心,所以德育要走“心”。
2在原则上用三比、多赏识。
3手段上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非暴力沟通、萨提亚沟通模式,用复盘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相关文章

  • 2019-10-12德育思考和建议-三比、赏识让生命从内在绽放

    梓臣主任: 虽然已让班主任通知孩子们下周重点强调食堂纪律和用餐礼仪,但总是不太愿意使用检查、督促、评价的强迫方式,...

  • 让赏识之花绽放

  • 让赏识之花绽放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 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

  • 让赏识之花绽放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想获得别人的赞美,这在教育中要求我们做到赏识教育。 最近我也在反思自己,可能我的成长中...

  • 2018-03-21 如何正确的赏识孩子

    如何正确赏识你的孩子 五个原则: 1 相信孩子。相信生命的自然规律,相信孩子内在的善良和良知。摆脱控制,唠叨,恐吓...

  • 曼陀罗:遇见

    看见被自己忽略的美好, 看见自己需要成长的方向, 让自信长出翅膀, 让坚毅伴我前行, 充盈内在,绽放生命, 与喜欢...

  • 《让生命绽放》

    今天是元宵节,本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但因许多单位企业已经上班,上班漂一族带着无比的不舍与亲人分隔,...

  • 让生命绽放

    喝酒以后、运动以后、睡梦之中、热恋之中,我才会有写作的冲动。 我算是生命力极强的人,野草一样,落地生根,燎原大地。...

  • 感悟

    活出内在积极状态,迎接怒放的生命,积极教育的核心是积极情绪,活出内在的积极心理状态,活出生命的绽放。 ...

  • 新德育(朱永新)

    新德育主张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来理解德育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1)私德,关涉“修身、齐家”,相当于我们过去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0-12德育思考和建议-三比、赏识让生命从内在绽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vc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