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断断续续读完《金瓶梅》,这部书里,无一人可爱。武松那么顶天立地的英雄,好像一介莽夫,既斗不过西门庆,也保护不了身边的人。西门庆暴亡之后,武松骗杀潘金莲,他是怎么处理武大郎的女儿迎儿的呢,他对迎儿说:“我顾不了你了。”那个世界里就从来没有人顾过迎儿,迎儿是《金瓶梅》里最可怜的人,不光是遭遇,还有她的性格,好像已经被虐待的吓破了胆,潘金莲对她那么毒辣,她是多么顺从。潘金莲呢,就是一个大毒瘤,走到哪儿,哪儿就一片生灵涂炭,又狠,又奸,她看男人很简单,能满足自己就行了。但是越往后读,一方面是咬牙切齿的,但一方面你又觉得潘金莲这个人,真的是轰轰烈烈,老娘就只要性,你把我怎么办吧,男人就是像飞蛾扑火一样扑过来,一个地方祸祸的满目凋零,咦,到了下一个地方照样风生水起。武松不回来,对于潘金莲来说就是把西门庆换成东门庆,冷静想一想,了不起。她和西门庆,真特么是天生一对,你偷女人,我偷男人。西门庆在外面飞扬跋扈,跟女人求爱的时候低到尘埃,潘金莲也一样,把丫环剥了衣服拉在院子里毒打,但是她在西门庆面前什么样,西门庆要出去解手,她说你下床小心着了凉,溺在我嘴里。网上有人说潘金莲是追求爱情,是解放,这无论在《水浒传》里还是《金瓶梅》里都是说不通的,且不说她最大的问题是杀人,她哪有什么解放思想,就是换个主子继续当奴才。谄上必骄下,这在以潘金莲、西门庆为代表的整个金瓶梅世界里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的。没有人可怜武大郎,你被人一脚踢到心窝里,你窝囊,你活该。就你觉着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人,是个机器人,他就那样冷冷地写完这件事再写那件事,没有一丝怜悯。读完书以后,真是骨子里透着股子凉,人情的凉。哪有什么仁义礼智信,这些人嘴里越说这些东西,你就越觉着大讽刺,一群人彼此之间动不动就鞠躬磕头,回头就害死你娶你老婆,瓶儿就是这么来的,西门庆害死了自己的兄弟花虚子。瓶儿这个形象,又是极端复杂的,有特别毒辣的一面,但是嫁到西门庆家以后,你看到的是她人格中最精彩的一面,全家只有瓶儿是真对其他人好,真把丫环当人看,她和西门庆的关系也仿佛一下就超越了肉体上的性爱关系。瓶儿对西门庆不是索取的姿态,是真为西门庆好,如果你从瓶儿的眼睛去看西门庆,那真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英俊,高大,能文能武,生意游刃有余,仕途一帆风顺,两次灭门之灾,西门庆徒手解决,对自己知冷又知热,关键是还有敬,这放在今天,不就是最优秀的成功人士么?瓶儿爱的是有道理的。那反过来,西门庆对瓶儿呢,好像和对其他所有女人都不一样,瓶儿临死时,身体下面一片狼藉,西门庆陪着她不愿离去,最后硬被瓶儿赶了出去,瓶儿死后,西门庆多次放声大哭,看戏掉眼泪,听曲儿也掉眼泪,还得偷偷藏着,不让别人看到。读到这里,是要流泪的,西门庆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你看到他内心最脆弱的一面,最柔软的一面,没办法不可怜他。瓶儿的死,潘金莲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回头一想呢也奇怪,瓶儿之前那么一个凌厉的角色,怎么在潘金莲面前就那么怂,然后你再一想自己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的一些人,它是真实的。《金瓶梅》有一点大好处,就是写封建这种一妻多妾的女人之间的残酷斗争,斑斓多彩,绮丽诡谲,还有各家丫环,形形色色,春梅就是其中一个,也是说不清,你说她无情,她对潘金莲,她对陈敬济,咋就那么有情呢?说她有情吧,她又宛如潘金莲二世,也是蛇蝎歹毒,她能把孙雪娥卖进娼门,身边的男人只要能偷她就绝不闲着,最后死在床上。所以读完真是,一方面觉得世道变迁,沧海桑田,一面又觉着,世道从来都没变。今天你走运在上面,明天我走运在上面,可人世结构从来没变,今天你吃我,明天我吃你,吃得理所应当。吃的时候围着一群看客,等你赢了站起来,这群看客就跪下来给你磕头,镜头往后一摇,你看到中间一个王者周围黑压压跪着一片,看不到一滴死者的鲜血。然后你再想为什么鲁迅毛泽东高度评价这部小说,你再想什么叫倾向性,你再想为什么大清亡国了。看着好像都是中国人,彼此精神是隔绝的,什么叫散沙,这就叫散沙。甭说武器落后,武器再先进都没用。我们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去骂人家鸦片战争的英国人,但你坐下来一比,人家从英国万里迢迢来的,带着几艘破船,带着点儿印度士兵,人家就敢打你世界四分之一GDP的大国,老子就是强盗,大不了就是一死,这是什么精神状态,这是什么气魄!我说迎儿但凡有点儿这种脾气,潘金莲就不可能在武松手底下活过天亮。这其实也是我们老祖宗的精神,当然不是强盗那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虽千万人吾往矣”,是这种。毛笔字,繁体字,那都不是传统文化,那都太小儿科了,这才是传统文化。《金瓶梅》了不起就在于,它是一点点把假的传统文化撕的粉碎给你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