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知道啥叫GDP,当然,非金融人士,知道和不知道,也没啥大的区别,那么,下面我要介绍的PAC对于每一位有孩子的父母来说,知道和不知道,就有大的分别了。
其实,上海很多国际学校在家长会上也会用这套技术,可见这套技术在国外教育中的应用普及性。大家不妨提前了解一些。
PAC就是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的简写。
这是加拿大的艾瑞克伯恩发明的一套技术。他把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的理论,应用到人际沟通中来。
佛洛依德认为,现代人是因为生活的过于压抑才出现了心理问题。
他希望通过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咨询来达到解除压抑的目标。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到心理咨询的意义。
然后,伯恩把这套理论应用到人际沟通中。
进而,他发现了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平行的沟通是可以继续的,也是有效的,但是,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也就对什么样的结果有效。
(我把父母的人格结构有意的画成梭子型,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因为,预设上父母的自我是要比孩子的成熟些。当然,有些父母会变成洋葱头型,或者,倒金字塔形。)
消遣式的,就是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对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或者信仰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般是社会性讨论,谁也不在意,讨论完也没有啥产出。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是啊,我们国家是该好好控制下你们小学生的作业量了。
皮特:真希望可以降下来。
母亲:但是,降下来以后你们又太小没有啥自制力,乱接触社会怎么办?
皮特: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我赶紧做作业去了。
成长式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它需要包容情绪,理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它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成长性。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妈妈也注意到了,我们一起讨论下怎么应对了。
皮特:真希望可以降下来。
母亲:嗯,那是你的幻想,现在我们看看应对这个现实吧?我想为了保持其 他的计划不变,比如你的睡眠时间和游戏时间,那我们就只有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了。
皮特:嗯,那我应该怎么办?
母亲:提高专注力。
游戏式的,就是两人都退行到儿童水平,情绪内容明显增多。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啊,怎么又增加了,烦死了。
皮特:是啊,烦死了,我都不想做了。
母亲:乖,做还是要做的,实在不行了,妈妈也帮你做些。
放任式的:孩子用内心“父母的我”来指挥父母内心的“儿童的我”,这类孩子比较自我为中心,倾向于不尊重父母和老师等其他权威。是放任式教养容易出现的类型。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那怎么办。
皮特:能怎么办,当然是你帮我做了。
母亲:那不行吧,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行。
皮特:我要节约下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你必须帮我做了。要不我一个也不做了。
母亲:好吧,好吧,怕你了。
依赖式的:孩子调用儿童的我和对方的父母的我沟通,渴望被照顾。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求求你了,帮我做些了。
母亲:嗯,好吧,你也很辛苦了,再这么下去都要近视眼了。
皮特:那你答应帮我做了。
母亲:谁叫我是的妈妈呢。
皮特:噢,太棒了。
以上都是有效的沟通,就是说双方可以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下去,不过,教育的结果也和相应的沟通模式有关了。比如,依赖型的就培养出依赖的孩子,放任型就培养出妄自尊大的孩子。
下面我们再看看伯恩总结的第二个沟通原则:就是有交错了,沟通就停止了。
独裁式沟通,孩子倾向于和父母对抗,用自己坚信的信念系统来命令父母。而父母也是同样。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那怎么办。
皮特:能怎么办,当然是你帮我做了。
母亲:你说的是屁话,那你的饭我也帮你吃了得了。
皮特:哼,你不帮,我也就不做,不是你说的学校给我压力太大了吗,不是你说我们应该有个轻松的童年吗?
母亲:我是这么说的,但是,那就是说说,我能怎么办,社会这么大,我能对抗得了吗?
皮特:反正,你不做,我也不做。
母亲:爱做不做,等你爸回来收拾你。
幻想式沟通,孩子和父母都处在了儿童的我的状态,希望对方来照顾自己。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那怎么办。
皮特:你是妈妈,你帮我做些了。
母亲:那不行啊,你赶快去做吧,妈妈还等你长大有出息了,养活妈妈呢。
皮特:噢,那我去做了。(事实是去磨蹭了。)
以上两种沟通发生后,一般沟通就停止了。彼此的语言,对方都听不进去了。
最后,我们期待的是一种培养式沟通的出现: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自我状态,有意识的往 “成人的我” 引导。
权威式培养沟通:就是孩子会依赖很多,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一些教条式的东西放一放,用成年人的耐心来反复指导他们。一些事情,孩子暂时很难理解,但是,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坚持,让他们明白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弹性的。父母需要起到“脚手架”的功能,就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完整的人格,这个过程就好像搭建的过程,父母需要做“脚手架”来支撑和引导,直到完成之后在撤掉。(注意,这是个感受性的过程,一种情绪上的记忆。这种记忆需要陪伴,需要发生,需要体验,用身体经验到,而不是语言层面的象征记忆。)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
母亲:嗯,那怎么办。
皮特:能怎么办,当然是你帮我做了。
母亲:我们考虑下可能性。妈妈是喜欢你的,你也是很聪明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和吃饭一样,是你要吃的,妈妈要是吃了,那就成了妈妈的了。现在,妈妈可以和你一起做,就好像你小时候妈妈帮你喂着吃饭一样,不过,等你学会了怎么吃,妈妈就不会再帮你喂了。
皮特:嗯,有道理。我也要长大了,自己的学习要自己来才行。
母亲:我们开始吧,妈妈觉得这道题可以这样做会好些。
民主型沟通,就是孩子会抱怨很多。而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包容孩子的愤怒和不解,通过建立讨论的平等机制来引导他们的内在力量。
皮特:妈妈,最近我们老师又增加了作业内容,烦死了。
母亲:嗯,妈妈知道你很烦,也很生气,因为,这么多作业会占去你游戏的时间和自由的时间。嗯,要是妈妈也变成小孩子和你一起生气,估计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吧,妈妈听听你有什么想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皮特:哎,是啊,我总是抱怨也不解决问题,你变得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我介绍一个调整内心状态的心法秘诀,也可以教给孩子,当他要调整内心的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的时候,可以多念念,效果很好。
口诀就是“我好,你好”,念着念着,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你和孩子都调整到了“成人的我”对“成人的我”了。
最后,你可以直接把PAC的图形,画给孩子,和他一起讨论,一般六岁以上的孩子,接受起来都很快,然后,当你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你就可以问问他,现在是你心中的 “哪个我” 在说话呢?一般,孩子会一愣,然后,开始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