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里面的人物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它也是初中时必背的诗歌之一。以前在背的时候,就觉得这首诗很有趣,五字一句,朗朗上口。整首诗把一个军事题材的故事娓娓道来,非常生动活泼。
我对最后几句印象特别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当时就觉得,木兰怎么这么厉害,“同行十二年” 可以让她的伙伴根本看不出她是个女孩。可也没有细想,老师对此也没有任何解释,于是这个疑问也就遗忘 。
今天在听蒋老师谈中国文学的时候,这个问题突然被蒋老师自己提出来,并加以了分析,自己才明白。
北朝多是外族建立的国家,他们受到汉化,但是根上还是游牧民族,所以木兰其实并不是一位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外族的游牧民族的女子。只有在这样的设定下才能明白,为什么木兰可以骑上马代替父亲去出征;为什么从军十二年周围的人都没有发现她是女子。游牧民族的民风应该比较开放、豪爽、自由,女性也可以骑马打仗,承担男性的一些责任。
只有这样性情豪爽如同男性的木兰才有可能从军十二年而不被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