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三笔记15
原文: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爪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旃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则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释:
伊兰:又作伊罗,树名。花可爱,气味甚恶,其恶臭及四十里。经论中多以伊兰喻烦恼,以旃檀之妙香比菩提。
译文:
“阿难,又如你所知道的,鼻根与香尘互相为缘生出鼻识。此鼻识是依鼻根所生而以鼻所闻为界?还是依香尘所生而以所闻香尘为界?阿难,如果因于鼻根而生,则你心中是以什么为鼻呢?是以如双垂爪的肉形为鼻?还是以嗅知香尘之性能为鼻?若取双垂爪的肉形为鼻,然肉质之鼻乃属身根,其觉知对象是触尘,应该称为身根而不是鼻根,这样,鼻根之名尚且得不到,又如何立鼻识界呢?若取嗅知为鼻,则你心中是以什么为嗅知呢?如果以肉形之鼻为能嗅知者,但肉形之鼻的觉知本来属于身根之触觉而不是鼻之嗅觉。如果以虚空为能嗅知者,则是虚空自己具有觉知,而肉形之鼻应该没有感觉,这样的话,则应该说虚空就是你的身体;进而,若你的身体没有觉知,那今天阿难你就应该无处可以存在了。如果以香尘为能嗅知者,则此觉知之性属于香尘,与你何干?如果香、臭气味都是从你鼻根生出,则这两种香、臭的流动气味应该不须生于伊兰树和旃檀木。这两种气味不来的时候,你自己闻鼻中,其中气味是香还是臭?是臭味就不应是香味,是香味就不应是臭味;如果香臭两种气味都能嗅到,则你一人应有两个鼻子,这样的话,向我问道的就应有两个阿难,那么哪个是你的真体呢?如果说鼻只是一个,鼻根又同时生出香、臭二气,则香、臭已混和为一,无有二性了,这样的话,臭既可成为香,香又可成为臭,香臭二性不能确定,则鼻识界从何建立呢?如果鼻识因于香尘而生,鼻识因香尘而有;如同眼有能见的功能却不能自观其眼;同样的道理,鼻识既然从香尘而生,也应该不能自己觉知其香味才是。若是鼻识能够觉知香味,就不能说香尘生鼻识;若是鼻识不能觉知香味,那就不能叫作鼻识了。若香尘不能被鼻识所觉知,则香界就不能成立;若鼻识不能觉知香尘,则产生鼻识的因界就不是从香尘而建立。既然没有中间的鼻识界可得,也就不能成立内根外尘二界和合生识,那么能闻、所闻之性即是究竟虚妄的了。因此应当知道,鼻、香为缘生鼻识界的说法,向三处推究都不能确立,所以,鼻根、香境、鼻识都是虚妄暂有的现象。也就是说,鼻根、香境、鼻识三界都是依如来藏自体而起的功能、作用,本非因缘所生,也非无因缘而自生的自然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