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文拾贝一思诗文集
《诗经》154-4.国风•豳[bīn]风•七月(4)

《诗经》154-4.国风•豳[bīn]风•七月(4)

作者: 无色生香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13:02 被阅读0次

《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真实地描述了西周时期农民的农事事生活。


  • 四月秀葽\color{red}{[yāo]},五月鸣蜩\color{red}{[tiáo]}。八月其获,十月陨萚\color{red}{[tuò]}
    一之日于貉\color{red}{[hé]},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color{red}{[zuǎn]}武功,言私其豵\color{red}{[zòng]},献豜\color{red}{[jiān]}于公。
四月远志开了花,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叶纷纷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得狐狸取皮毛,给那公子做皮袄。
十二月农闲人聚合,继续操练打猎去。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秀葽\color{red}{[yāo]}:葽,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远志开花。
\color{red}{[tiáo]}:蝉。
陨萚\color{red}{[tuò]}:草木落叶。
于貉\color{red}{[hé]}:貉,哺乳动物,今狗獾,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于貉,取貉,猎获貉。
: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color{red}{[zuǎn]}:继续。
武功:指田猎。
言私其豵\color{red}{[zòng]}:豵,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指小兽归猎者私有。
献豜\color{red}{[jiān]}于公:豜,三岁的猪,代表大兽。指大兽献给公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豳风》为先秦时代豳\color{red}{[bīn]}\color{gray}{(豳国同邠,在今甘肃庆阳、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民歌,共7首:七月、鸱\color{red}{[chī]}\color{red}{[xiāo]}、东山、破斧、伐柯、九罭\color{red}{[yù]}、狼跋。

十五国风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154-4.国风•豳[bīn]风•七月(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fk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