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毕淑敏在加德满都直面死亡与思考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一条著名的巴格玛蒂河。河边这处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大名叫帕斯帕提纳神庙,还有个俗名叫“烧尸庙”,它充满了庄严的神秘感,是整个南亚印度教最神圣的庙宇,也是印度教里的主神湿婆最主要的庙宇。
是婆虽然名字里有个婆子,却是个男性神似,掌毁灭与重生,其实也叫破坏神,那如果说的优雅好听一点就翻译成“毁灭之神”更恰当吧。
按照印度教的解释,世界处于不断的毁灭和重建之中,面对混乱和邪恶,只有先毁灭它,才能在新的基础上获得重生。
据说每到世界末日,湿婆神就会准时出现,跳起他最拿手的宇宙之舞,舞动的瞬间,宇宙为之震撼,大地为之颤抖,整个世界便在他的舞动中毁灭,然后他继续舞动,身体在彻底的消亡空寂后,开启下一个宇宙轮回。
崇拜释婆神的印度教徒们来说,死亡也不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他们习惯了露天火葬这种习俗。死亡在他们文化中是很平常的事情,既不避讳,也不恐惧。人们的伤感是因为再也不能看到死者了,为分别而哀伤,但是没有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曾思考过死亡,一个盘旋不断的问题深藏脑海——我们将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我想绝大多数的人不希望自己死于意外。收中正寝或者医治无效,都是可能循序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死亡这件事悄悄的从家中转移到了医院,人需要到医院去死,几乎成了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意愿的白大衣如同魔法师的黑斗篷,铺天盖地罩住了死亡让死亡变得日益陌生和遥远。然而死亡并没有走开,她静静地坐在城市的长椅上,耐心的等待着某个适当的时机,站起身来把你悄悄领走。
人们觉得死亡是可怕的,阴暗的,肮脏的,悲痛欲绝的,所以希望隐秘起来。
而毕淑敏理想中的死亡是这样的周围的人对死亡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在精神上接受这件事情的必然性,不悲戚和惊慌,在临终之人的最后时刻尽量保持温和的平稳与冷静,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轻轻的哭泣几声以示告别,不然远行的人回头看到大家捶胸顿足泪,眼滂沱会感到无能为力,并充满不安和愧疚。
但是对于毕淑敏老师的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
对于无法逆转的死亡请不要抢救,不但是为了节省资源,也是为了顺应规律。在应当画上句号的时候,迟迟不落笔,这个尾结得不好,就成了无以弥补的憾事。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遗憾不是因为画上句号的时候迟迟不肯落笔,而是因为不落笔而错过了多种可能,只有试过了才不会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