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下半年就快要过去了。今天和同学说起的时候,大家一致感觉10月是被隔离在另一个空间的。现在的生活随心所欲,被无数个闲暇时光填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幸福并焦虑着,一方面看着周围的同学很紧张论文毕业的事情,我好像一直很平常心,抱着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另一方面,看书虽然可以打发时间,可是空间的延展性总是差强人意,尝试着创造小说,写点东西,总是思维堵塞。
我自然知道写书需要天赋,更需要后天的积累。其实每次看书的时候只是沉浸于故事中,我有的天赋就是能静下来,继而此,所谓阅读带来的写作上的技巧,生活的更加通透,在我的身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只是更加深了对看小说的喜爱。看书本身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被别人所期待却是痛苦的。我会被世俗上所定义的(看书的你以后一定会活的怎么怎么样)所误导,好像我真的光靠看书也可以过好这一生的?这是个疑问句,毕竟谁也看不穿以后。
我希望看书这件事可以纯粹的就剩书和我,不要有那些附属的猜想,因为看了那些成功人士的书,就可以和他们一样也成功,也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自然的享受其中,也平常的接受日后依旧平淡的生活。分享的几本书大多是下半年看的,有些已经结束,有些还是进行时,我不敢说它们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但至少,它们曾经让我为之笑过、哭过、震撼过。所以,兴许,某一天,这种震撼也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1、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这本书完全是冲着余华看的,因为去年看了他的《第七日》,上半年看了他的《活着》,很是惊喜。其中活着以前就看过电影,看完书之后,又看了一遍电影。结尾有改动。
2018年下书单分享对卖血这件事还真的没想过,我们现在所熟悉是献血这个词。两者是不一样的,卖血是为了钱,献血是光荣的事情,我没献过血,学校组织的那一次体检没过。书里开头先交代了许三观的家庭,和妻子许玉兰的相识,其实也算是为他第一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他大儿子埋下了伏笔。里面很多许三观和许玉兰的对话,看的时候,感觉我就在那个时空里,听他们争吵,看着他们过着拮据又不乏小幽默的日子。让我笑的是许三观用嘴给全家人炒菜这一情节,和说相声是的,上一秒还心疼他们喝着越来越稀的粥,下一秒就有了西红柿炒鸡蛋,有了鱼香肉丝(是我幻想的菜)。他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们苦得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哪里是忘记了甜啊,是不敢相信,也舍不得承认啊,好像下一秒作者就要从他们口中夺走了似的。让我感动的是一乐一个人走到家门口又没进去的时候,许三观找到一乐背着他去吃面的情节。到最后,作者也没有交代一乐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乐对他好,他也最喜欢一乐,这就够了。那些没有说的清的留给读者不同的思考反而让故事更吸引人了。
2、雨天的棉花糖、人类的动物园——毕飞宇
2018年下书单分享2018年下书单分享
很早就知道毕飞宇,没记错的话,中学的语文阅读题有分析过他写的地球上的王家庄。书一本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小说丛书中的一本,另一本是其他出版社的(忘记了)雨天的棉花糖只是其中一篇,很抱歉的讲,这一篇我没太看懂。对(青衣、相爱的日子、生活边缘)更感兴趣,并且强烈推荐。青衣是让我看哭的一篇,让我产生了一种想去现场听戏的冲动,而且一定指名要听筱燕秋的嫦娥奔月(故事里的主角和她毕生追求),看完这篇故事的时候我写了这么一段话(毕飞宇真是个排比句天才,青衣看哭了)。相爱的日子写了类似于妓女与嫖客之间的相互爱又不得爱,故事不长,却足够让你相信一见钟情,偏偏作者不让一见钟情长久,不是不再爱,而是那些成年人的需求光靠爱怎么够,还要有钱呐!生活边缘真的就是走在边缘了,每个人都在边缘处,随时一个不注意就掉进了生活的陷阱了,生活这东西吧,你还真不能随心,看完书的时候,想写好多好多的东西,可我好像和小铃铛一样了,成了文字的哑巴。人类的动物园真的有写到不少的动物,狮子,狗,蚕。。。。看的时候觉得动物也是有意识的,只是依附于人的智慧,你觉得他是一只好狗他就是,你觉得他是一只心机狗他也是。
3、细雨中的呐喊——余华
看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看的。南门那个逝去的小村落不可与现在的李庄同日而语。在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年代中,爷爷的死亡充满着波折。在我所熟知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件沉重的事情,老一辈的人会带着一种决绝与漠然,他们觉得离开人世是对子女最省事的方式,所以他们不会管活着的人是否会悲痛,他们把死亡看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这本书里却颠倒了,爷爷怎么都死不了,周围的人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想让老人尽快的闭上双眼,可是他偏要当个神。这只是其中一段,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4、单读——单向空间
2018年下书单分享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个系列。从去年开始的15,到国庆期间在杭州买了最新一期的18。四本完全看完的只有17,其他的都是穿插着看一些。里面很多种类,有主题话题、访谈、影像(摄影作品展览)、小说、随笔、诗歌、评论。有些很有趣,有些太过于深刻,我的理解还达不到。身处不同的语境中,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哪怕它的魅力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多。看完云也退的(别来无恙,奥威尔)忍不住的去图书馆借了《动物庄园》这本书,看完只觉得政治意味太浓,不是特别喜欢,所幸因为看的书多了,好像大部分的书只要能看懂的都可以慢慢看下去。每个人的见识和气质不同,喜欢的自然也不一样,爱屋及乌是可能不适合用于看书这种事上。一个人就是一个空间的某个点,我们穿过他们的文字去编织了更广阔的空间。
5、贾想2——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2018年下书单分享2018年下书单分享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之前参加活动送的,还有贾导的签名。有能力很通透的表达自我,可以引发一群人的共鸣真是一件超酷的事情,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里,贾樟柯和姜文是这样的酷人。前一段时间流行锦鲤,我从未中过(当然身边的朋友也没有,机率太低)。似乎所有的运气都发生在书上,下半年陆陆续续获得了三本免费的书。一次是参加读书沙龙获得的《汪曾祺书信集》,里面有汪老的儿子汪朗签名;一次是理想国的七夕赠书活动获得了《光年》,还有也是单农的活动获得了贾导的书。其他两本都有看了一点点,想着不急,先把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利用起来。
以上就是书单分享。我不擅长去分析书中的智慧和价值,我以为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认识。更何况,大部分的书我都才看了一遍。看一本书和品茶该是一样的,喝第一口是解渴,喝第二口是感受,喝第三口才是品。
感谢阅读,祝大家都能品读书中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