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考研终于拉下帷幕,尘埃落定后,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导师。
而作为一枚研究生小白,很多人对于导师,也没有那么了解,那么,老司机就来告诉你一些关于找导师的小诀窍。
私认为,不以条件为转移的下结论,就是耍流氓。
考研的目的
一般人考研的目的通常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热爱学术研究,想在学术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另外一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学历,进入更好的企业。
以学术为导向的导师选择
对于前者,选择导师一定要选学术上的大牛,而很多学术上的大牛,未必在学校身居要职。
要了解导师的学术情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知网上进行简单的搜索。
如果导师在学术上造诣颇深的话,一定能够在知网上搜索出来,在知网上搜索完毕后,需要了解导师出了哪些核心期刊,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所想要研究的方向相符。
如果不了解哪些是核心期刊也不打紧,你就看文章的被引量和下载量,如果这两个指标都特别高的话,那一定是普世意义上的好文章。
了解导师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学术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这种深入意味着可能是对某一个方面研究得特别深入,而其他范畴没有涉猎。
如果你研究方向与导师方向一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研究的方向,你导师也不甚了解,你可能进校之后,导师可能不能给给你很多指点,大部分的路就得靠自己了。
以工作为导向的导师选择
这类同学,最好去念专硕。一来耗时短,学硕一般三年,专硕一般两年,可以节约一年的时间成本;二来,对学术的要求不高,毕业要求相对较低,毕业相对比较简单,现在部分高校毕业对学硕的要求是需要发核心期刊的,而大部分的专硕则不需要。
如果你依旧对学术抱有特别高的兴趣,请参考以学术为导向的导师选择中的经验。
如果你只是想混个学历,而且你想要去的工作岗位也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其实我是更建议你工作后再来读研。
因为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仅仅是为了一个学历而读书。
其实一个本科生出去,能力够强也上进,两三年后在工作上的成就也不会太差,届时如果还有深造的打算,就接着念书也挺好的。
而两三年后,如果你刚刚硕士毕业,在校期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项目或者实践,再加之每年都是更难就业季,到时候也很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但是如果你依旧有读研的打算,但是不是特别想做学术,请规避以下类型的导师:
1、年轻想要评职称的导师
2、对学术认真负责的学术大牛
规避第一种是因为年轻想要评职称的导师一般都比较push,自己本身资质比较年轻,也不大会协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你们之间的相处会比较容易产生矛盾。
规避第二种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学术资源的浪费。本来这种好老师也挺少的,就让给其他人吧。
那选什么老师通常会比较合适呢?
年纪大的,在学校有官职的老师。通常这种老师更尊重你自己的选择,想做项目,那跟我做,不想做学术,那你出去实习,也不会多管你。并且这种老师一般手头上资源也挺多的,跟他好好做事情,可能会给你推荐一些不错的企业实习,比你自己找还来得靠谱儿。
当然,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上述所说的情况中可能会有各种意外出现,因此最好还是多向该校的研究生学长学姐打听老师的具体情况再下决定。
希望大家在选导师的时一定要慎重,不然到时候流的泪,就是当初选导师脑袋里进的水。
您可能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