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日渐兴隆,添加人手成了当务之急,招聘启事粘贴于店外墙壁上。
一晃,一个月也没添加到如意的人手,有点古板的经理着急起来。
蔡姐路过店面,一眼看中,想到呆家中也是闲着,不如做点实事,生活也有充实感。于是,她找到经理,三天的试用期就这样开始了。
蔡姐一进店门,想着曾经熟门熟路的生意,现在又重操旧业,觉得很是满意,信心倍增。
这一做,随即就上手了。她对每一位顾客都笑盈盈的,就像对待亲人般温暖。只要一有空隙,就和顾客拉点家常,减少距离感,熟络熟络一下。临走,还不时把顾客送到门口,微笑道声:“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这不,顾客们都很满意。
第三天,经理正在大厅转悠,不经意间看到一位老人走过来,哆嗦着问:“手……手套在哪买呀?”经理顺手向右一指:“在这边。”不料老人快步向左转了,这让他疑惑起来,这老人怎么了?
老人直接来到蔡姐面前,把手里捏着的二十元钱晃了晃,哆嗦着说:“我……我买双皮手套。”蔡姐说:“二十块钱一双。”说完到右边拿了双皮手套过来。
老人慢慢地把皮手套戴上,突然又哆嗦着说:“给……给我钱。”
“给你什么钱呀?你不是还没给我钱吗?阿姨。”蔡姐很讶异,依然笑着说。
“给……给了你。”老人马上理直气壮地叫起来,毫不含糊。
“你没给钱。”旁边的顾客看过来,纷纷作证。有的还十分友好地告诉老人。
正在老人被顾客说叨时,蔡姐突然看到老人手腕上配戴的手环,上面的字一晃一晃的,蔡姐立即泛起了疑惑,她走上几步,笑着握住老人的手,微微低头,轻声说:“给了,给了,刚才是我记错了,您慢点走啊。”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什么递给旁边的服务员,然后做另外几个顾客的生意去了。
经理远远地看着这一切。
下班的时间马上到了,蔡姐正要出门,经理叫住蔡姐:“你下午是怎么回事?那位老人和你什么关系,可以随便不收钱吗?如此违反规则。试用期已过,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经理,您误会了,我已经为那位老人垫付二十元给服务员了。”蔡姐解释着。
经理不相信地瞪着眼:“为什么不收他的钱?”
“因为旁边还有几个顾客要买东西呢。”蔡姐讪笑着,“不能因小失大吧?”
“难道他不是顾客吗?”
“他是老年痴呆症。”
经理一听,声音立即柔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