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送了一本小书给我,是山竹伸二的《不安时代的生存哲学》。邮寄之前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本书对于我最近的生活一定是一剂良药。
研究生换了一个生活的城市,但是心态很难说算美好。时常有各种焦虑。担心学业不精,担心未来就业,担心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地在生活。那是一种如影随形的不安,不可名状,也无法和他人分享。
不安早已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每天早晨拿起手机,从“中国移动”到“澳门博彩”,洋洋洒洒几十条信息,唯独没哪条真的打算找你。然而纵使如此,每天仍怕错过什么一般要看看收件箱。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鸡毛蒜皮,每件事情都不大不小,但堆积在一起却刚好让你觉得烦得无法忍受。生活说不上是在前进还是后退。
不安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对于自己的不安,对于生活环境的不安,对于整个社会庞大架构的不安。每个人都在寻找突围的方法。
在本书作者看来,不安亦是分为几个层次的,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于当下社会复杂人际关系所带来的“人际不安”。
人际不安是这个时代尤为凸显的特色所在。豆瓣上一句对本书的书评评论总结得很好。“不安,是自由时代的眩晕。”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当生活面对越来越多选择的时候,人们反而比从前更加无从选择。当生活愈发高速运转的时候,人们反而产生了努力奔跑却停留原地的徒劳。
诚然,这是一个愈发昌明富饶的社会,人们能够选择的道路与方向越来越多,从前定义人生好坏的意义在瓦解。
鲁迅说“人间的悲喜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如今这样的感慨似乎正在应验。你有没有发现,任何事情在网络上都能形成无数种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些在你看来匪夷所思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共识越来越少,分歧越来越多。笼罩在庞大复杂社会礼节之下的裂隙越大,维系表面和谐的成本就越来越高。
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社交生活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他们开始避免社交,选择逃避地“佛系”。当所有意义都有潜在被对立批判危险之时,选择放弃追寻一切意义成为了人们对不安的消极抵抗。
当自由愈发广阔之时,这些多元所带来的锋芒逐渐构成了一个新的牢笼,所有人都成为了笼中困兽。只不过这一次却很难像曾经争取自由一般意志坚定地去逃离樊笼。
好在本书的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几个他的小建议,帮助人们去应对这些扑朔迷离的不安。
对内而言,不安是人们对自由被剥夺潜在可能的警钟。自由越多,不安被触发的阈值自然越低。而时常保持内心去审视“真实自我”是否“真的自由”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毕竟自由所带来的庞大选择也有可能成为负担。
对外而言,作者创造了一个“普遍人的视角”这一概念。这也非常好理解,市场拿着经过审视的“真实自我”去和“普遍人的视角”对应,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标记出相对准确的坐标方位。有了方向就有了明晰的相对概念,不确定的消除是减少不安的好方法。
总之,如今身处不安时代的人们,仍需继承曾经为自由奋斗的勇气,毕竟,身处不安时代的困兽仍需自己想办法突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