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不等于自由
摘录:
余老说过:“讲析,是教师凭个人教学水平来实施教学的通用手法、传统手法。”然而,新课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过于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忽视教师讲析的矫枉过正的局面。这是有失偏颇的,甚至可以说是很错误的。好的讲析能加大信息传输的密度,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思考:
过于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并不代表就是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新颖,就大胆地“创新”新到脱离教师的课堂。虽然在我们的课标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性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并没有要求教师完全放手,如果离开教师学生都能自己的完成学习,那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让我想起我们科组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整堂课都是学生完成的。而授课教师仅仅就是在课前开始的时候交代了一下内容,我自己觉得这种课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讲还是有些难度的。完全放手把课堂给学生,我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意义是什么。完全脱离教师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还存在的吗。我想就算是有那也不牢固,余老也说了:好的讲析能加大信息传输的密度,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并不是撒手不管,学生的自主性我认为只是在思考和时间上,而老师并不是说就不讲了。是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去引导。也就是余老说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减少学生的盲目性,能让学生有方向。所以很多时候老师在理解上或许出现了偏差。
最为难以理解的事,这堂课下来之后老师居然还得到了一致好评。我认为所谓的评课主要是评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这堂课授课教师什么都没做。也就是和我们一样坐在旁边看完了一节学生自我表演课。那这种好评又有何意义,这种听课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种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提前彩排,就临时的课堂怎么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个人觉得就现在我们的教学水平要走到这一步,尚不可行。至少我很难做到如此,失去教师参与的课堂能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失去教师的引领学生去哪掌握方向,所以学生自主并不等同学生自由。所谓的独立思考一定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原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