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成长励志青春后时代
30岁抑郁症患者,24岁普通女孩,选择自杀,他们到底在选择什么?

30岁抑郁症患者,24岁普通女孩,选择自杀,他们到底在选择什么?

作者: 江厘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1:51 被阅读6次

    1、

    4月30日,在《豆瓣》上,有一封热度很高的遗书。遗书的创作者是一名30岁的抑郁症患者。因为长年饱受抑郁症折磨,所以他决定去死。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记录了30天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满了痛苦和压抑。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一连吃了很多天的卤肉饭。你或许会问,他为什么不换一种饭菜呢?并非是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而是于他而言,吃什么都是食之无味,所以干脆就只吃一种。

    这封遗书发布后,很多网友都积极转发,展开了一系列的救援活动。这一次,网友们给予了极大的善意,安慰他、鼓励她,希望他能活下来。

    虽然没有任何一个网友得到回复,但庆幸得是,第二天,他再次发布动态了,这至少证明他还活着。

    在网友们的帮助下,他被送去了医院洗胃,所以活了下来。

    这个事件到此结束,虽然不知道,此后他的抑郁症是否会痊愈,他能不能坚持下去,但是至少现在他活下来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近几年,关于抑郁症自杀的事件越来越多,而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来说,死或许比活要简单。这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明星,比如乔任梁;也有普通人。对普通人来说,抑郁症其实这并不遥远,只是对于抑郁症患者,很多人依旧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只是想得太多、太悲观。然而,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他们就像是在黏糊糊的泥坑中前进,脚下被周遭的淤泥包饶,每走一步,都精疲力竭。到最后,他们只能任由自己沉溺。

    生活中,如果抑郁症患者能得到更多理解、更多鼓励,或许他们也会像豆瓣的那位网友一样,继续活下去吧。

    2、

    这名豆瓣网友的故事让我想到一本小说,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本小说也是一个关于自杀者的故事。只不过,她既不是抑郁症患者,也没有遭受什么巨大的打击。相反,她的生活平静安逸,甚至是大多数人羡慕的样子。

    那她为什么想去死呢?而且是在24岁,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羡慕的年纪。

    首先,你可能会问,选择自杀就是懦弱吗?当然不是。正如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说:“每个成熟的人都想过去死。”之所以想去死,真的不是因为懦弱,而仅仅是因为在思考“活着”,就像故事中的维罗妮卡一样。

    等你彻底走进这个姑娘的生活,了解过她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她的绝望和悲伤、她的无奈和痛苦,其实你都经历过。而她之所以去死,绝非是因为懦弱,因为自杀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4岁的维罗妮卡。

    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工作很稳定,但也很乏味;家庭属于小康,没有太大的经济问题;感情生活也还顺遂,没有什么大的悲喜。总之,一切都很平淡,属于大多数人都会拥有的平静活。

    可正是这种死水般的日子,令她十分厌倦,所以她决定自杀。你可能会觉得这实在太做作了,好好活着不要,偏偏要寻死。可是扪心自问,难道人生中,你就没有一个时刻觉得生活寡淡乏味吗?

    每天做重复的工作,吃同样的饭菜,跟差不多的人交流。20多岁的时候,就过上了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一年有365天,但你却只度过了一天。

    某一个时刻的你,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你,也过着跟她一样的生活,有着同样的厌倦。

    你们唯一得不同点是,她鼓起勇气决定去死了,决定结束这种索然无味的重复和循环。当然自杀并不值得提倡,只是她的自杀行为引人深思。

    在书中,维罗妮卡自然并没有死成。但是因为不可理喻的自杀行为,她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的医生告诉她,因为服药过多,她的身体受到了损害,最多只有一周生命了。

    一开始,维罗妮卡还是很想死,可是她一想到自己只有五天了,就变得格外疯狂。因为在精神病院,所以她不必像在外面一样,做一个知书达理的淑女,处处受到她人的评价。

    在这里,大家都是疯子,所以她把那些平时的规矩、礼貌、思虑,全都抛之于脑后。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重拾了自己的钢琴梦想。小时候,她的梦想是当一名钢琴家,但是父母觉得音乐家养活不了自己,所以让她成了图书管理员。可是在精神病院,没有人再管她。

    另外,她也爱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爱德华。另一个被父母逼疯的人。跟维罗妮卡一样,他想当画家,可是父母只想让他接管家族的荣誉,成为一名外交家。最后,他被父母逼疯了。

    故事的最后,维罗妮卡同爱德华逃出了精神病院。

    维罗妮卡也并没有死去,也因为她是医生的一个实验对象。医生认为“死亡意识”会让一个人真正释放自我,珍惜活着的每一分钟,从而发现活着的意义。维罗妮卡正是被这样的一种死亡意识解救了。

    到这里,故事已经结束了。

    3、

    这本书虽然不不是一本严肃意义上的心理学书籍,里面的人物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精神病症,甚至算得上是普通人,但是从普通人的抑郁、无望情绪出发,或许你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一直不开心?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生活是晦暗的、无望的?人生为什么是毫无希望的?

    或许你也曾像维罗妮卡一样,在父母的期望与安排,按部就班过上了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在平淡的生活中,兢兢业业,不断妥协,慢慢将生活变成了一场周而复始的机械运动。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苟延残喘地活着,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长久地生活在一种平静的绝望和麻木之中。而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像飞蛾一样冲向烈火,只为热烈地燃烧一切。这不值得提倡,但是值得每一个活着的人去反思,到底该如何去更好地选择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英国作家毛姆在回忆录里所说:“很多人想得很少。他们接受自己在这世界上的存在;他们是盲目的奴隶,受到艰苦努力的奴役,而这努力是驱动他们这样或那样去满足其自然冲动的主发条,当这种努力退减时,他们也就像烛光一样熄灭了。他们的生活纯粹是本能的。”

    也就是说,活着不仅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还在呼吸,还在行走,并不代表他还活着。只有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生活的热情与激情,能够常常感受到快乐和希望,那么他的生活才是充满生气的,他的精神才是鲜活的。

    愿此生,你能热气腾腾地燃烧,也能平静淡泊地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岁抑郁症患者,24岁普通女孩,选择自杀,他们到底在选择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uu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