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宇宙理想国
历代兴亡得失浅论

历代兴亡得失浅论

作者: 红叶竹马 | 来源:发表于2024-12-08 19:43 被阅读0次

天健地坤,万物朗朗,即使在南方的冬季,也依然有一股肃杀, 以及深藏的温暖。

埋没又独醒于红尘人世的我,却也想抽空想着同样深陷红尘、匆忙如牛马的人们,写下这篇关于“脏唐臭汉”的文章。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信马由缰,且说说历代兴亡得失,非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首先致敬伊人。

所谓“自由之女神”,引领我们前进。若是人生、宇宙中没有这股力量,我们也无法站在这里谈论这些。

昨天又感受到了恩典。我想,恩典确实无处不在,但不一定采取宗教的形式。

每个人,都应先自己体会恩典,何必归于某物?这股恩典确实存在,不然,人世何以存在?

再次,致敬昨晚的梦。

昨晚在梦中,一下贯通了。想起昔日种种,不怨亦不惊。

这真是舒坦了。

如有此刻,便享此刻。便觉此刻,亦如赤身之女郎。

细数人生的点滴种种,当年,所求之物质,如今基本已实现,但如今,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还是不如过去快乐?为何?

就是少了这种心态。

把心调正,一切都正,这样一想,过去的苦也有了美。

常存此念,便可酿人世种种,为美之艺术。

最后,致敬多年的学习。正是因为学习,可以认识善法,可以结识古往今来高洁的灵魂,大家都经历过,不要觉得就你特别,这样也就拓宽了眼界,坚定了自己走下去的路。

这学习,不同于教育,教育,总是自上而下的姿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甚至服务于权力,而我们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是开拓新大陆,是心灵的胜利,是这个教育系统泄漏的一道光。

教育多为培养顺奴,而自我学习,乐在其中,可以打破这一切。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规则。

教育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建立你心中的规则。

人生在世,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规则。

这会使你的心灵僵化,从而看不清真相,最重要是看不清人性。

无论规则设计得再完美,只要违反了基本的人性,最终将被人性的洪流冲毁堤坝。

从规则入手,是一切修行的开始,但最终必然要领悟到规则的真意。

我们便从这里开始,我们关于历史的探讨。

首先来说,视角很重要。以前,我看历史,很喜欢看那些伟人伟业。特别喜欢看军事,看文治武功。

那些名将的故事一直让我心驰神往,我想,这也是从小中了三国的毒吧,那时候,就希望成为像诸葛亮这样的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逐渐意识到,很多将领胜利背后的代价。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游戏,那为什么,胜者可以这样糟蹋别人,甚至直接让其他人出局?

至少,别人虽然慢点,但也想走完自己的这一局啊……

何况,人生又岂仅仅是游戏?

于是,我感到那些那些胜利背后的虚无,即使你赢了,你又赢得了什么?那些界线,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啊。

一群人剥削另一群人,但最终因果循环,他们也必受苦待。

于是我更多去观察底层,去考察普通人的生活。

这时候,我发现,诗词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因为诗词中多“失意人”。

但是因为古往今来多“失意人”,所以他们的作品被流传下来。

这是人民群众自觉“用脚投票”,对大多数诗人来说,“寂寞身后事”,这些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此时此刻,我只是我手写我之真心而已。

其他艺术也如是。

即使在压迫下,仍然有那么多不知名的工匠,创造出不亚于贵族的艺术的文艺作品。

魏碑让我震撼。那样大气,何输所谓魏晋风流?那些记载在历史的风流,很多不过因为出身好,被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历史书留了下来而已。

所以,我们考察历史,一定要从底层考察起,当时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思想的?具体到治理层面,要研究兴亡得失,就要从基层治理看起。

实际上,历代兴亡的关键点,就在于基层治理的难。

首先从王朝的创立开始。第一点首先要说清,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历代政治,都是农民起义推翻前朝,最后建立新政权的,这是一种误解。

农民起义,当然是为底层发声的一种逼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强大的反抗,因为你再怎么向上呼吁也没办法了,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争取一片朗朗乾坤。

但最后,农民起义的下场,大多也不太如意。

少数建立了割据政权,但多半因为眼光受限,其治理水平更粗糙,最后被贵族中更有能力,特别是更有治理经验的人取而代之。

真正从底层出身,实现统一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朱元璋确实是底层,所以他真的够厉害。

刘邦则至少是个亭长,在体制内还是混过的,而且据说家庭背景还可以,至少是地主阶级。

朱元璋能够成功,主要是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汉人不愿意或者难以当官,则作为人口主体的汉人大多数都是底层,所以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起义最后胜利了。

但是中间一定是吸取了很多力量,特别是贵族中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是地主阶级中的优秀代表。

绝大多数情况下,王朝更迭,最后还是贵族上台。

确实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是是贵族内部的轮做。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政权的更迭,能减少点流血,就减少点。

所以,禅让其实还是有的,当然是假假的禅让,这在历史上上演了好几次,毕竟,大家都是贵族,代价能小一点就小一点。

实在说服不了,那就只好开打了。

三国,就是因为大家都很优秀,都想自己称王称帝,所以不得不打下去。

其实也真没什么意义。因为刘备、诸葛亮、孙权几个家族的私利,就害得天下统一又延迟了几十年。

有人会说了,这期间群众也是在用脚投票啊。

是啊,表面看起来,群众有选择跟随哪个政权的权力,但实际上,按马克思关于资本家与自由劳动力关系的说法,就是你无论选哪个,都是被剥削。

是的,只是在一系列剥削政权中选一个好的。

当政权在相互竞争的时候,部分剥削政权的政策还会稍微好一点,等到后面天下一统,他一家说了算,就开始要清算了,要整个地贯彻其意志,特别是,要维护其个人家族的利益以及相关新贵阶层的利益。

所以,不要觉得曹操太早得意了,正常人,到了那个时候,都会志得意满,曹操啊,还是不够隐忍,就是表演的功夫还差了些。

表演的功夫比较好的,比如朱元璋,到后面给你算账,毫不留情。

可见他是有多狠,忍字心上一把刀,忍了多久。

相反,很多贵族虽然习惯上给我们腐败的感觉,但是相对宽容,因为原来也是家大业大。

但有些宽容也是逼不得已,比如“王与司马共天下”,自己就是个董事会的代表,不完全说了算,甚至股份还没人家多,不得不宽容。

刘秀也是这样。

而且可能贵族在选代表的时候,就看中了他比较宽容,又会处理事情,能够调和矛盾。

大概这样,草台班子建成了以后,首先,不说别的,要先清点一下家底吧。

但这个很多都搞不清楚。

现代技术手段下,还有部分人口不纳入统计的,何况古代。

过去的账册,显然不能用了,但是现在的,统计一圈要多久?何况,古代治理下,还有许多可以藏匿人口的手段。

特别是地主阶级瞒报自己家里的奴婢数量。

很多情况下,农民由于生计困难(其实也是地主用这种手段不断压迫所致),会沦为地主的奴仆。

一开始,战乱刚结束,人少地多,中央作为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分配土地给老百姓,奖励农耕,恢复生产。

那几代的皇帝一般都比较节制,其实是想花也没办法,战乱刚结束,国家就这个底子啊。

如果底子还没打好,就乱来,那就像秦朝和隋朝的情况一样,出了名的短命。

晋朝也短命,但其实曹魏期间已经有些积累,晋朝主要是亡于内乱,几个统治阶级打来打去,最后被外族端了。

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终于,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个时候,一般有一个想做什么就能成的皇帝。

很简单,祖先打的底子好啊。

所以,该打谁打谁,咱也不受这个气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宁。”

不仅要追求武功,还要搞文治,那不得大兴土木,收集文献,整理汇编吗?

每个都是大工程,钱都用光了。

关键是,形成了用钱的惯性,停不下来。

那怎么办?前代的钱用光了,只好加重剥削,再加上连年征战的徭役,老百姓很多就从原来的土地上逃亡了,有的形成了流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势力,有的就投靠大地主,成为地主家吃安稳饭的奴仆。

关键是,地主家也不是想尽就能尽的,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一般来说,地主家也挑人,身强力健的,或者有特殊才艺的,这些人收走,其他的,地主家也不会让自己人工成本白白攀升啊。

这样还是有人吃不上饭。

关键是,朝廷也收不上钱。因为人口都跑到地主那里去了。

这个时候,就会重用一些贪官或者酷吏,皇帝难道不知道这些人的底细吗?

不是,实在是急需用钱。

到后面,再整治这些贪官酷吏。

这样竭泽而渔,经济就陷入了困境。越到后代越难以为继。

所以,一般出现一个文治武功很厉害的君主之后,王朝就逐渐走下坡路了。

国家的实际控制力不行了,经济要崩盘了。

这时候,再来个什么自然灾害,这个在我们这个农业国家,靠天吃饭的地方,还是会有的,于是就出现了“人吃人”。

到这地步了,天下就开始乱了。

就是这样了。

讽刺的是,每次起义军打到那些土豪家里,看看外面饿殍载道,人家却依然吃香喝辣。

遇到这种情况,那些土豪也是明哲保身,保住自己家庭为上,但最后,大部分成了起义军的下酒菜。

可是,起义军也想做大啊,于是就像投名状一样,也得巴结这些大地主。

所以一开始,到处打杀,反抗压迫,好不快意,到后面,想要做大家业,就得学会妥协,显然,全杀了也不现实。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家之利益,占据了上风。

刚才讲过,没有规则不行。

每个人各行其是,甚至你辛辛苦苦攒的东西,别人随便都可以拿走,你生活也很危险。

但是,有了规则,为了维护规则,需要人民赋予政权强制力,但是,统治阶级就利用这种强制力,去剥削老百姓。

特别,中国是个半封闭的地形,长江、黄河治理成本又高,这样,割据分治的状态比较难以维持,所以容易大一统,大一统就类似垄断企业,其剥削到后期会到达极限。

也就是,中国老百姓生活的下限普遍不然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往往有各种势力牵制,这样民权得以相对保障。

然后,我们这种地理形成的意识形态,被作为成功的典型,向当时的东方文化圈传播,所以整个东方基本都是奴性比较强。

特别是,基础治理,废除了分封制以后,需要选派官员治理,这里,儒家帮助选拔官员,因此被尊奉。

因为儒家是几家里最重视教育的。

可是刚才讲了,基层治理是最难的。

一个官员,手下要养活一群人,作为地方官,一般集多项权力于一身。

比如,我现在就要清查人口,某些地主就给你塞红包,希望你帮他一起瞒报一点。更有甚者,希望借这个机会,让你去帮忙打压另一个地主。

所以,官员工资不高,寻租空间很大。

基层治理,靠道德约束人心,难挡利益之洪水,靠制度维系,这些人本身就是制度的执行者。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皇帝在都城里,也都是靠文字和大家互相交流,哪里会了解真实的情况。

即使出行,也不可能微服私访,那样风险太大,皇帝万一被暗杀了怎么办。所以基本是巡游,所以各地基本都会装点门面,宁可多剥削一下老百姓,不可能跟上层对着干吧。

所以,越出去了解民情,民情越惨。

也有少数正直的人,但难挽大流。

再则,古代往往有些改革,一开始提高了经济效率,但后面,执行的人开始腐败,又或者陷入党争,改革反而变成巧立名目的工具,结果越改革,老百姓压力越大。

史称,黄宗羲定律。

因为皇帝本来就是一家之私姓。自己自私自利的皇帝,不可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官吏,况且,古代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有限,最后又陷于“人治”的漩涡。

就是说,本来建立规则,要为人民服务的人,最后骑在了人民头上。

这就是古代兴亡的原因。

大家都为私利,最后整个社会崩盘了,出现像“五胡乱华”那样的现象,大地主也不能幸免。

能否破解?

可以缓和,但是难以从根上破解。

因为人性本来自私。

人性自私,加上社会发展,必然产生分工,分工不同,为了提高资源交换效率,必然需要规则管理,也就必然产生强制力,产生强制力,则意味着权力的诞生。

权力的诞生,就有权力的游戏。

如果不需要权力,像有些热带地区,物产丰富,人人自给自足,又相对没有外界打扰,可能短暂的不发展。

权力的游戏就是这样,盲目地追求权力及财富的集聚与扩张,最终必然破产。

跟企业一个道理。

只是企业破产,人人下岗。政权破产,付出的就是流血的代价。

而且,如果一个地区,长期没有自己的政权,必然被外族入侵,命运更不可想象。

所以,坐稳了奴隶,习惯了剥削,看起来痛苦,其实是几害相权取其轻。

说白了,政治、规则,就不是最好的东西。无论怎么用儒法包装,结果如是。

但是,从事心灵的工作,如同佛陀,有时候却无法直接影响和改变一群人的命运。

就比如,这里发大水了,老百姓没饭吃,必然要暂时从其他地区调粮过来。

这就是君主和长官的职责,事实上,几千年来,也一直有这样的好人。

可是,即使是孟子,也说“劳心者治人”。

即使是这样的豪杰能人,也不能取消剥削。

但是他们中的精英,会想办法调和剥削与行政效率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公共管理和自由市场之间的关系。

谁处理得好一点,朝代就会兴盛得久一点。

由此看来,人类还是有希望的。

目前来看,科技的进步,也无法改变剥削及经济发展中的盲目因素——即人人逐利,最终导致经济崩盘。但是,科技进步,能够改变底层人生活的下限。

教育也是。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是普通人,但是也能用上更多的物质和工具,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

但是,科技对于改变制度是无效的,只会产生新的技术型剥削阶级,并为他们制造埋葬之前阶级的武器。

所以好多打着为人民民意的新资本家崛起了。

科技无法改变。但是活着,我们都希望这个经济大盘不要崩,至少,我们能够过平凡、温饱的生活。

但是,到了一定程度,财富积累,阶层固化,从下到上的通道越来越窄,这样,就越少人能够体察民意,于是,终于要走向崩盘。

特别是,现在又多了一种,叫做“内卷”。

即无论多少努力,最终无法改变命运,却又不得不卷,否则连下限都够不到。

这是无效的、恶性的竞争,最后必然会引起一系列恶果。

讲了这么多,对治的办法,还是古人说的“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这个事情不好做,因为就算你的发心是好的,到底下执行层面,如果还是用一群腐败的人,不但打不了铁,自己还会弯。

所以很多架构看起来完美,或者,写在明面上的文字,确实很宏图,但是在执行层面,底下根本不看这些。

底下不但不看,还通过各种手段歪曲上面的意思,借以实现自身的目的。

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哪怕在信息社会,也会有这种操作的空间。

改革就像开出了药方,可是,如果病人的反馈是假的,你也会以为已经“大治”。

选人、用人,本身就很难。特别是人品的东西,怎么知道呢?

唐玄宗用安禄山的时候,也是用人不疑,甚至到了叛乱消息传来的时候,还一直不相信。

很多人为了节省鉴别人才的成本,干脆,用同族人,起码,自己熟悉。

曹操,标榜“唯才是举”,用了多少自己人?何况是其他人。

可以去试验,但架不住王莽这样的阴谋家。

所以,光说“选贤任能”,也解决不了问题。

那,高薪养廉,怎么可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高薪就一定能养廉?廉还未见,成本已经支出了。

当然,让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接近与平均工资,确实是必要的,不然,要饿马管水,会加剧问题。

那,权力的制衡?

这只是权力游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最终来看,权力总是会走向集中,而集中的权力导致集中的腐败。

即使在大方向制衡,在某些部分也会形成集中,即使是这些集中,也够要命了。

就像身体的某个部分起了肿块,慢慢就会扩散到全身。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这些手段都可能在某个阶段缓和矛盾,但真正解决问题,除非改造人性。

改造人性,道德显然是软的,而且容易伪造。而通过信仰去塑造,无奈如今偶像被打破了太多,真正有信仰的人不多。

但还是,可以选择做一个高尚的人。

做一个高尚的人,自然心底有一片风景。

可是人类社会这么复杂,至少没法指望大多数人都是高尚的人。

这样,这个社会始终会陷入这样那样的矛盾。

人们始终会为了各种幻象而疯狂。

这就是人生的现实。

看清楚,保持清醒。然后做你能做的事。

不能什么都不要,也不能什么都要。

内心平衡,身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只好说这些话,看起来自欺欺人,其实也是金玉良言。

就像孔子后面一样,越来越滑头,可是,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所谓世外高人,因为已经是世外,所以才能乱骂一通。

我们还在局中,如何凭着心行事,这才是最难的。

享受此刻。我常常得于一种无限的力量。

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考验。

人性有限,既不高尚,但从大多数来说,也不能说穷凶极恶。

所以,我们活着的是一个堪忍世界。

好好在有限中寻找无限。

一旦每个人都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都认识到了这一切不过是幻象,这世界才会彻底改变。

但愿有那么一天。

为了见到那一天,我得多活几年。不为改变不了的事而发愁。

多去外面看看,看看人类之外,历史留下来的美。

“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总有无限,总有安栖之地。

做自己的一盏灯,一轮月,不畏风雨,看淡兴亡,从容度世。

言尽于此,从此,不议于此。

安,众生。

相关文章

  • 《读《资治通鉴》》

    为什么读《资治通鉴》? 因为总结了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是统治者的一面镜子。只有了解了历朝历代的兴亡与得失,才不会重...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张晓琳解读 关于作者钱...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6月14日,打卡第6天,今日读书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读书心得:研究经济有三个方法,从数据,从统计,从历史。 从历史来...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改革的边界:统一 ·统一的权利中心 ·利益分配(平衡和稳定) ·基本制度(传承和稳定) ·改革的...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刚刚开始听,有一点小提示 中国经济崛起,一是统一,二是国有企业再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内部改革企业结构与运营模式,顺...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一、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士农工商:户籍制度雏形 2.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对内刺激商品经济发育,对...

  • 公元前685年到公元1978年,你所品读的历史是2700年——吴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1‖全书研究工具、研究内容和两个结论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于...

  • 爽爽的阅读

    读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辅之以钱穆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相参照,脉络清晰。 补记----刚日读...

  • 中国经济制度的左与右

    最近在看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书借鉴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历史纵向分析每个时代的经济制度。从春秋战...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开始介绍了管仲和商鞅的改革,两人同在春秋战国时代,在此对二人的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代兴亡得失浅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xg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