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简书作者:李真71。专题:RIA学习课程。
原文选自选自《关键对话》P37-38
在对话进行过程中,你发现自己开始顺从老板的意思,或者是开始对配偶爱搭不理了,这时你应当留意你的目标是否出现了变化,你是不是为了保存面子、避免尴尬、战胜对方、标榜自我或惩罚对方而悄悄改变了目标呢?这种情况非常微妙,我们的目的往往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一旦肾上腺素开始在我们体内作祟,我们便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目的感已经失去了引导我们行为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汹涌而来的化学分子。
为了回归理智、继续对话,你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手审视自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坦率诚恳地探索自己的目的时,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吧,我的表现有些咄咄逼人,表现观点的方式太过强势,一心只想战胜对方,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开始只是想选择度假地点,现在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更高明。”
P98 行为方式反推模型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脑力。
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事件?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重述知识
当对话出现偏差时,我们需要停下来问自己,探寻此时的对话目标,检视自己的主观臆断。请梳理这两个方法的运用要领。
方法1
沟通中,时刻牢记沟通的目标。沟通是为了增加彼此的理解,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被关爱。
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目标的变化。为了保存面子,避免尴尬,战胜对方,标榜自我,甚至惩罚对方。
一旦目标变为上述几个,我们就会失去理智思考能力。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停下来,审视自我,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2
运用“行为方式反推模型”,放缓主观臆断,避免激动行为,用“行为、感受、想法、见闻”四个步骤倒推自己的想法根源。
A1,激活经验
请拿出第5天你回顾的事情,分析一下当时对话中自己的目标,以及有什么主观臆断。可以结合补充阅读内容,给自己归纳归纳。
当天中午,妻子下班回家吃饭,我已经做好饭菜摆上桌。
她从坐下来就一直在说昨晚孩子呕吐的事,说他吃东西没节制,喝可乐太多,冷热混食等。和我沟通的同时,也在不断让孩子慢点吃,不要吃凉菜等。
我对话的目标是为了让妻子和孩子吃到可口饭菜,让他们健康快乐。但妻子的过多指责和干涉,让我感觉到:我说了算的家庭地位收到撼动;我辛苦做饭希望能开心进餐但被她的唠叨打断。
我当时的回答是:
儿子自己知道吃什么,你别瞎操心!(价值判断)
我小的时候也吃坏过肚子,几天就好,能有什么事?(好为人师)
你就是想说我做的饭有问题吧?(自以为是)
你这些这些推论有根据吗?是在百度上查的吗?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追根究底、自以为是)
结论
我在对话中,已经偏离我最初的目标,因为自己的主管臆想,心态发生了变化,情绪也就产生了波动,回答的语气和措辞都显得咄咄逼人,破坏了沟通和就餐的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