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问题:
若想成功,是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好,还是吸取别人失败的经验好?
很多人认为应该多看看别人失败的经验,因为一件事的成功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所以成功不可复制。
失败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别人失败从而避免一些坑,少走一些弯路。
我认为,他人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可以去学习,没有必要取一其一。
不过,在学习他人成功或失败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出其本质,他之所以成功,到底是因为做对了哪些事情?他之所以失败,到底是做错了哪些事情。
更重要的是,这些结论是不能以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的。
也就是说,在他人的成功和失败因素中,找到符合自己认知判断的点,并以此来判定,这些就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因素。
这种经验学习是无效的,因为他所找的东西实质上是为了迎合自己的潜意识,迎合自己已有的认知。
有些人,学习别人的经验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因为他只是挑选了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来定性的。
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增加自己内心的偏执。
因为,随着你所谓“经验”的积累,你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其实只不过是加深了自己已经有的认知。
当你真正去做,各种复杂因素一来,你的经验、方法就不管用了。
比如,曾国藩有一套很厉害的战术,叫“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每占领一个地方,为了守住这个地方,他先要给自己修建营寨,曾国藩修建的营寨非常有特色,他先是在外边筑起了高墙,然后又在高墙的外面挖深深的壕沟。
曾国藩当年著名的太平天国战争就是这么打的。
再比如,解放军著名的将领粟裕,他带兵打仗有一个策略很有名,叫“积小胜为大胜”。
放弃不胜之外的手段。比如什么结盟啊、拉拢第三方啊、和对方谈判等等。一概不要,所有武力之外的控制手段都不要,就要一场接一场的结结实实的胜利。
粟裕当年著名的苏中战役就是这么打的。
综合这两个例子一看,“聪明”的人就会总结出打仗经验:
一步一个脚印的稳稳的打仗,就能胜利。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岂不是人人都能当将军了?
那只不过是你自己认为,只不过是符合自己的认知,可能你连战略与战术都没有分清楚。
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如果你没有一种要多了解一些信息的渴望,就得出结论,很可能是你内心的偏执之心比较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想想自己真实的去做那件事,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自己会面临哪些问题,自己会怎么做,然后,去探究、认识自己。
这样是“睹他物而及己身,以其识内,推己及人,而得知外”。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事物。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内心清净,不先入为主的看待问题。
这个世界是千奇百态的,我们允许事物的千变万化与千奇百态,而不是只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认知模板去认定。
《学经》说:
树生百尺,各得其位,鸟兽相依,自知高下,不唯己意,方可消障,知己及人,方可去碍。
希望大家无论是学习他人成功经历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保持内心清净,睹他物而及己身,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然后推己及人。
这样才能做到“明其理,知所行”,才能做到“践其行”,才能更好的帮助、影响他人。
最后才能做到《道德经》所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