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有关性教育的讲座上,有两位母亲,分别描述了自己对孩子产生的焦虑问题。
第一位母亲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女儿的,说她不愿意玩小女生玩的东西,也不愿意和别的女生接触,成天和男生们混在一起,喜欢男孩子那些游戏。她既怕女儿受欺负,又担心女儿心理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
第二位母亲说,自己女儿特别宅,不愿意和其他人进行交往也没有什么朋友,每天就把自己闷在屋里看书,她害怕女儿这样以后找不到男朋友,对婚姻产生影响。
讲座的老师笑着说,最好你们互相交换一下女儿,因为对方的孩子就是你们期望的样子。
在中国,关于性教育、性知识的普及本来就很少,很多父母都对性知之甚少。所以,其实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对于性方面,与孩子产生分歧的地方,其实根本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构成影响,只不过是孩子没有成为家长本身期望的人罢了。
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刚进入高中,报到那天,同学们大多互不认识,一般都是找曾经的同学进行聊天,但也仅限于同性之间。但我清晰记得,有一个长得白净的帅小伙,穿的一身白,一头扎入女生堆里聊天,而且那些女生却习以为常。开学2周后,我才知道,那个帅小伙居然是女生,后来种种原因,我们叫她老七。
老七的故事特别精彩,和班里的男生熟识后,就不和女生一起玩了,整体扎到男生堆里。这其实不算什么,但是她的中性打扮,的确给她造成了很多困扰。比如,因为长的太帅了,高中3年里,她收到暗恋小姑娘的情书无数。再比如她毕竟是女生,她进女厕所,总会让不知情的女生们大呼小叫一番,还有女生偷偷说以后再也不去她上的厕所了。
高中时想法毕竟单纯,没想过那些她这种性格会不会有问题,但是在很多家长看了,老七问题的严重性,还远超前面第一位母亲描述的情况。不过后来事实是这样的。
毕业后大家各奔西东,联系渐渐少了,有一次和一哥们小聚,他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张照片,问我漂亮不?我看了一眼,说了句不错啊。结果哥们说是我们同学,让我猜是谁?大学后都开始打扮了,但是我真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女生是谁。当这哥们告诉我是老七时,我的嘴能塞下一颗鸡蛋。照片里的老七穿着连衣裙,拍的艺术写真,据说还谈恋爱了。
如果老七父母也像之前第一位父母那样焦虑,对女儿严加看管的话,那么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老七和家长矛盾越来越凶,甚至可以真正影响以后她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肯定不是现在这么圆满的结果。
父母对孩子所谓的异常行为,是否干预,如何干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基本判断可以基于两种标准:
第一、 孩子的行为是否对自己造成影响
有些孩子的异常行为,可能让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笑柄,这会让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比如有女孩子发育较早,乳房的发育会让她们在同龄女生中显得特殊,会被同学起外号,给她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有的小女生只愿意穿长袖宽松的衣服来掩饰,也有小女生故意驼着背,掩饰胸前的突起。如果发现还的行为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了,那么家长就该积极干预,不能坐等悲剧发生。
第二、 孩子的行为是否对他人造成影响
上面老七的例子中,她的行为就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女生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她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没有错,是别人自己误会而已。但是她的情况也确实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如果是家长适当引导,通过一点点的改变,可能她的生活也会少一些困扰。
总之,家长关注孩子的生活总没有错,但是性教育也要讲究方法。性教育不只是性交教育,向上面的情况,都可以通过性道德、性心理等知识来给孩子加以引导,而我国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率确实堪忧。家长在孩子性教育的责任上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