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我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考数学考了70多分。老师为此还给我写了个条子,让我和孩子好好聊聊,看是怎么回事。女儿递给我这个条子时,一脸的不安。
我看完,把她搂在怀里,安慰她说:“数学没考好,心里很难过是不?”
孩子点点头,撇着嘴想哭。我赶紧说:“ 没关系,妈妈小的时候,也都有考不好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从犯错里长大的呢?关键是啊,犯了错,能找到原因,改正过来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后来,我们把试卷拿出来,仔细地把错的地方都过了一遍,这才发现,不是孩子做的结果不对,而是因为之前学了珠心算,直接写了结果,没有用老师教的方法,列的算式不对。
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只要告诉孩子,用老师教的算式就好了。结果后来,孩子的数学再也没让我发过愁。
成功,都是在失败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
没有失败,哪有成功?人的成长如此,国家、企业的发展亦如此。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本教你从失败中找原因,总结经验继续前行的书。它的名字叫做《大败局》。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记录和解读了过去20年间发生在中国企业界的、知名的19起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用来探寻“中国式企业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的。
作者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经出版多部财经著作。其中,《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 成为历年获奖图书,重印数十次,成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重要图书之一。
不能不说,这是一本让人激动,但又让人扼腕长叹的书。书中一个个曾经辉煌的企业,在它们发展的顶峰,都突然间轰然倒塌了,带给人无限的震撼和反思。虽然我们不能为所有的企业定义一个统一的原因,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缺乏控制。
然而,伟大的治理都是从学习控制开始的。
书中的所有案例,都是曾风光一时的商业翘楚,限于篇幅,我不再赘述这些企业的经历。单单摘选了其中10个企业,从领头的企业家和外部环境,谈谈我的个人看法,为你从侧面展现一下这本书。
1、 秦池
秦池创造了奇迹,但是却没能够遏制住自己的非理性冲动,以平和的心态去适应经济的发展,成为浮躁的牺牲品。一个经过了简单的原始积累的草根企业,总是用炒作的方式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把本来很好的资金资源都投在了广告和炒作概念上,而不是把心思放在经营上、产品质量上,放空炮的结果必然是得个响而已。
成也萧何败萧何,媒体成就了秦池曾经的辉煌,同时,也把秦池送入了覆灭的道路。过度广告,造势取胜,历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真正明智的企业,还是离不理智的中国媒体远点好。
2、 巨人
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天生草莽,豪赌一枚,敢想敢干,这本是创业家非常难能可贵的资质。可惜的是,没掌握好一个字,度。
过犹不及。
过度自信,过度投资,过度扩展,战线越来越长。从汉卡,到房地产,到保健品,药品,史玉柱的胃口太大,想法太多,太能折腾。这样的结果,就像人吃太多会肥胖,会功能紊乱一样,企业也会被搞的混乱,陷入失控状态。再加上缺乏危机处理能力,巨人集团在媒体的不断曝光下,形象迅速恶化,直至最终崩塌。
这里面,史玉柱犯了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把预期利润当成了收益,盲目扩张。说到底,还是因为抵不住诱惑,动作太大。
3、 玫瑰园
北京玫瑰园的邓智仁,在房产代理经营上,的确有一手,他能向社会公开统一收费标准,能实行股份制、让员工持股,能首开整版广告的先河,这没点魄力,很难。
而且,不能不说,他代理楼盘、炒作新概念的这种手法,在当时也是非常新颖的做法。可以说,他的做法,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但可惜的是,玫瑰园的项目,他的身份不是房产代理,而是开发商。如果,只是迷恋暴利,而不去好好开发和经营房产,最终都只不过是市场泡沫而已。
你怎样弹出的球,还会一样反弹回去,市场永远都是公平的,投机在失业面前,都是行不通的。
所以,企业要长久,一定要首先考虑风险问题,戒除浮躁心态。
4、 三株
三株,曾经用短短三年时间,打造了令人惊奇的保健品帝国。
它曾经独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无人能比。它的广告,不仅遍布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而且整版整版铺满了主流报纸。它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旗帜,是各种学术和科技研讨活动的赞助商,是专家义诊行销模式的首创者,是当年真正的保健品大王。它不断有轰动性的、能产生巨额利润的新产品问世,每个新产品都表现出广阔的市场接受量,而且总能幸运地避开所有的市场障碍。
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初期,三株扮演了一个改革先锋的典范角色,但是,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它实际也在破坏着正常的经济秩序。
因为,它忘记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功利让它热昏了头。所以,湖南乡下一个老汉的10瓶口服液,就足以让它轰然倒下。
这就是历史,历史是有底线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5、 爱多
爱多的领头人胡志标能看到VCD市场的广阔前景,然后造势聚气,以巨利诱人,迅速打开全国市场,这种推广战略无疑是可称道的。对于品牌的造势,他能快速完成两个关键点:找成龙拍广告、找CCTV播出广告,这也是相当有气魄的。说自己是营销高手,胡志标的确不虚此名。
但是,在投资和管理上,胡志标就短板了。他策划的阳光B计划,投资2亿多,涉及多个陌生领域,又不去找寻合作伙伴,制定分散风险的方案,是他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为打败新科,他投入1.5亿元,用低价拼杀,几乎弹尽粮绝,实在是不明智的盲目挑战。
投资过度,利润太低,造成了爱多致命的问题:资金周转不灵。从异军突起到销声匿迹的4年时间里,爱多就像是一支游击队,没有中长期战略规划,厂家和经销商关系紧张,到处拼杀。时间短可以,时间长了,市场一旦有动荡,就会诱发意外的风波。
所以,永远不要盲目地拼杀,盲目地竞争,要拥抱对手,而不是赶尽杀绝。
6、 德隆
德隆,唐万新。德隆不靠实业,靠金融扩展,靠高利息和违法操作来运作企业。可悲的是,这么多人都成了共犯。这其中,不乏精明的银行家、经验丰富的上市公司等等,难道他们都不懂吗?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诱惑面前,还是悠着点好。
德隆的融资渠道是很不规范的,比如将上市公司作为壳公司,向银行大量贷款;委托理财,许之以高利息,向民间融私募资金;选择高送股的分配方式推动股价上涨,炒作金融概念等等。
书中有句话说,“我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
是的,有节制的热情,才是应该谨记的。
7、 中科创业
炒股票,对于普通股民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尤其是中国,因为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低劣,很难选到真正有价值的股票。这一点,相信学过财务的人都心里有底。
财务有一个很重要课程,教你什么?教你如何看上市公司报表。看什么?看它有没有欺骗你。从这点上,可以想见,上市公司的欺骗行为,是多么普遍。
同时,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也给市场运作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就像这个中科创业的故事,先是瞄准国有资产主管机构,从其手中收购法人股,交易成本低,而且不会被监管。然后,倒腾出一个小盘股的中科系,开始和120多家证券营业部建立融资关系,构建庞大的利益链。之后,又采用庄家运作,不断发布利好,推高股价。
这个惊天的大骗局,倘若操作成功,是大量股民的血本无归。可惜老天有眼,内讧败露了事情的真相,一度耀眼的股票之星瞬间崩盘。
8、 顺驰
顺驰,孙宏斌。孙宏斌的能力是令人佩服的,比如,他所拿的土地一般都有几个特征,1、大多数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规划中的新中心,竞争相对小,但未来升值潜力大。2、地方政府的售出的心情比较急迫,便于获得支持。3、基本上没有拆迁遗留问题,可以迅速开工和交付。3、地块面积普遍较大,适合建设大规模的中低档住宅楼盘。
另外,他坚持只做中档住宅项目的定位,对现金流的严厉控制,对付款方式的重视等等,都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他的赌博心理和轻狂的性格,却造就了他的失败。
过度快速的增长,绝不是健康的现象,它会造成企业的脆弱,未来一定会问题成堆。
这就像一个孩子,长得太快,骨头必然脆弱一样,这不是奇迹,是病态。
9、 铁本
铁本,戴国芳。铁本从某个角度来看,是个倒霉蛋。他稀里糊涂地成了杀一儆百的替罪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为民营企业,一定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在迂回与妥协中保护自己。
钢铁行业,曾经是国家重点宏观调控的行业,是在国家的监控下运转的,对于这样的行业,低调是重要的。如果是单纯的在规模和成本控制下,大进大出,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或许铁本并不会成为这个运气不好的倒霉蛋。
可惜的是,铁本太招摇了,中央政府在投资过热的态势下,货币调控不见效,出手进行行政干预,必然不会大面积来,一定会找个典范,铁本正好就撞在了枪眼上。被控的罪名是: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这本来是个行业潜规则,若按此罪名,大概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得进监狱。
这就是中国特色,典型的“法罪错位”。
10、 托普
托普,宋如华。靠着一套税务软件,放弃大学教授身份下海的宋如华赚到了第一桶金。可惜好景不长,金税工程断了他的财路。但是,宋的确是独具慧眼,靠着“西部软件园”的概念,居然玩的风生水起,被重点扶持。
中国就是这样,讲故事也能发大财,是福还是祸呢?
一个故事讲完了,找了个川长征,借壳上市,继续编第二个故事,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呀,多么光鲜亮丽的炒作题材,一年之间,股价上涨400%,市盈率1900倍,听起来就可怕,可偏偏就有人愿意投。
吃多少,还是要吐多少的,暴利股票必然会隐藏巨大危机。
宋如华就是有想象力,居然又搞了个“千里软件带”,愣是让这个规划被科技部批准了。于是,股价再涨。继续发布利好消息,10个重大高科技项目上马。继续涨,涨到宋如华已经迷失在了资本运营中,完全失去了对实业的兴趣。托普成了2000年最耀眼、最神秘的高科技概念企业。
大概是脑子烧的太热,宋如华2002年又抛出一枚炸弹,继续在市场上造势,要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可惜,这块石头太大了,没搬好,最后还是砸了自己的脚,引起了媒体注意,结果,记者的一纸调查报告,彻底暴露了托普制造出来的泡沫。宋如华低价抛掉手中股票跑掉了,从此一去不返。托普也从此消失了。
任何企业决策都需要控制,没有控制的经营注定会失败。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
改革的中国,就像一个试验田,没有可遵循的、固定的模式去教这些企业该怎么去发展。
同时,这也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一个冒险的时代,机会和风险并存,造就了无数经济界的乱世枭雄。这些失败者,或许曾漠视道德底线,破坏市场秩序,但更多的,他们热情地投入到了这个时代的伟大试验中,留下了或悲或喜的记录。
我们该为他们鼓掌,也希望他们的失败经验,能够让未来更多企业走向成功。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