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次打开妹妹的《她来人间食烟火》这本书。这本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因为这里面也有我的记忆。所以每次读起这本书都不舍得放下。
这次重读,读到《好酒》这篇文章的下面内容。
我小时候很活泼,也非常爱说话。读研时,有一年回家,健民叔看见我,还说起瞧瞧小时候爱打招呼的事情。那是我们家搬到村西头后,前后左右都没有其他人家,院门开向西,东边院墙则有一个开向东的小角门。村里人都在东头住,出村下地时要走小路,先路过角门,再右转路过大门。我天天没事,就站在角门那里,看见有人来,远远就打招呼:“某某,您要去干吗呀?吃饭了没有?来我家喝口茶(我们那里,把开水叫“茶”,而把真正的茶叫“茶叶茶”)再去吧。”被招呼的人喜笑颜开:“我下地呢,刚吃过饭了,这会不渴,就不喝茶了。”
我听完,便与人再见。然后飞快地跑到西边的大门口,等着那个刚被招呼过的人再出现,然后重新打一遍招呼:“某某,您要去干吗呀?吃饭了没有?来我家喝口茶再去吧。”被招呼的人觉得有趣极了,重新喜笑颜开地回答:“我下地呢,刚吃过饭了,这会不渴,就不喝茶了。”
看到这里的“小角门”三个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建新房之前,我们是在村东头,而学校和公路都是在村西头,村里的路又是土路。爸妈考虑到我和哥哥上学,家人出村办事都不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把家搬到村西头的想法。可我们一家的地南北的长度不够建房,就和邻地的主人商议把地调了一下,我们在西边靠公路的地方建房,东边让他们种地。除了建房需要的地之外,房子东边又分了我们一小块。这一小块地我们就用来种菜。房子建好后,为了方便种菜,爸爸就提议在院子东墙留个门。于是,这扇小角门就诞生了。
有了这扇小角门,无论是种菜,浇水,还是摘菜都不用再通过大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扇小角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后来,邻地的主人也想在这儿建房,我们一家非常高兴。建房期间,这扇小角门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去帮助他们,给工人烧水,递砖递瓦。邻居就不用再从老家烧水掂到工地上来了。对于邻居建房,小角门可以说功不可没。
邻居的房子建好后,小角门再开就不合适了。所以一般时候这扇小角门是锁着的。但是,锁着的小角门并没有丧失它的重要作用。小角门的上方与墙头之间大约还有三十厘米的距离。这样,这扇小角门就成了我们和邻居交往的纽带。我们可以通过这扇门互借东西,哪家做了改样的饭菜可以互相分享,还可以通过这扇门互相聊天呢!后来,邻居家有了孩子。活泼可爱的他经常让他爸爸抱着和我们聊天,看我们做了什么饭,炒了什么菜,家里来了什么人……那时候,和谐相处的两家人真可以说形同一家。
大家都以为,我们可以一直这样下去,也期待一直这样下去。但是,让人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事发生在邻家孩子十岁左右的时候。这天,孩子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不知谁提议,要到南坑去摸鱼。没想到,孩子就在摸鱼的过程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噩耗,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悲痛,更给邻居一家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为了减少丧子的伤痛,邻居一家东拼西凑在城里买了房,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大家许多快乐,又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的地方。
邻居搬走了,而这扇小角门也被永远地堵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