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遭遇洪水

作者: bd6e19e42419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12:36 被阅读20次

    当生活遭遇洪水

    刘新国

    今年7月2日,舅舅七十大寿。妈妈提早个把月就提醒我,一定要回新化老家去给舅舅贺寿,还隔三岔五,打电话问我放假了吗?坐火车还是自己开车回来?回来几个人?表哥一起回来吗?她还在电话里特意放低声调,悄悄地告诉我:舅舅一直夸你字写得乖呔(tǎi)——新化方言中“很漂亮”的意思,一定要回去帮他写礼簿,为他长面子呢。其实,妈妈的叮嘱倒是让我内心起了纠结。一方面我很喜欢舅舅,自然很想给他去贺寿。另一方面很惭愧,这辈子读书没读出什么名堂,辜负了家里人。

    舅舅是我们家最早“吃国家粮”的,也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他虽然出身农村,但讲话很有水平,往往能“指着盘子说肉”,条条是道,腔调十足。让人羡慕的是,他会弹二胡、中阮等民间乐器,歌也唱得好。他还会武功,传闻三两个人近不得身,拢不到边。多年以后,一有机会去看他老人家,和他聊天,我的眼里依然满是崇拜。

    6月22日起,湖南地区开始连续下雨。想想长途开车累,下雨天路况不好,我决定坐火车回家,买了7月1号下午两点多的火车票。我还不时上网查询列车停运情况,很庆幸,我的K577次列车没有停运。

    雨一直下。回家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了。

    1号中午1点多,我坐车赶往火车站,一路上,广播里无休止地播放着节目宣传语:我是记者某某某,现在某某某处为您报道汛情;我是记者某某某,现在某某某处为您报道灾情¼¼。记者们不厌其烦地表达着自己的身份和敬业精神,语气急促,惹得车上的我心里不断发紧。一到车站,我直奔自动取票机取票,依照操作提示,扫描身份证,显示出网上订票信息,点击打印,却没有听到预期的吱吱声,没出票。屏幕上跳出窗口:“该列车已停运,请勿办理取票,30天内均办理原价退票。如果您选择车站退票,请在48小时后办理,避开退票高峰。”并要求确认。我不想确认,但还能怎样?

    大失所望。立马电话妈妈,妈妈说你赶快去汽车站,看能不能赶上最后一班。我赶忙跑去地铁口。此刻的火车站,已经是汪洋一片。车站广场前的马路,因为积水太深,已经拥堵不堪。地铁口上,已经被人流堵塞,进站都已经非常困难。赶着回家的学生伢子妹子们,左拉右拽,东跌西撞,即使打着的雨伞,也只能算是意思一下,根本挡不住雨水。身材瘦小的女孩子,着带硕大的行李箱,拖也拖不动,提又提不起,莫可奈何,好不狼狈。我仗着男子汉的虚荣和年轻时练就的几斤劳动力,帮两位女生提着两个大箱子,一带一路,小跑下水泥台阶,直达安检口。等不及接受她们的谢谢,我就直奔站台。一边候车,一边网上搜索和询问路况信息。朋友圈真给力。这个说高速上观音石隧道口被泥石流冲了,那个说涟源路段塌方,还有说县城已部分被淹,还要等待资江上游泄洪。这样一来,高速和高铁都走不通了。

    我只好告诉妈妈,这次恐怕没法回来给舅舅贺寿,请他老人家多多谅解。妈妈很无奈,哎,舅舅好想你能回来呢,好多人都回来了啊,要不你看明天还能不能赶得及?

    当生活遭遇洪灾,我们怎么办?

    我给表哥发了个信息,告诉我一直想写篇关于如何面对洪灾的文章,问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他回复:顺应自然,远离灾害。

    是的,顺应自然,远离灾害,避免恐慌。

    有备无患永远都是最优选择。个人、社会、政府都是如此。但个人才是灾难的直接感知和受害者。灾难一旦降临,别人也爱莫能助。所以,自己永远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大到建房开田,要注意地形地貌,小到个人出行,也要注意安全。

    一旦面临灾害,及时避让与自救,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如果可能,可以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方法。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不停转发着类似的视频:有人试图开车冲过已经漫水的路面,结果连车带人被大水冲走,惨不忍睹。生活中,或许我们要赶着回家,或许我们要赶着办事。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是说如果,尽量不要冒险,尽量远离现实的危险。生命的宝贵,不是因为它很精彩;也不是因为只有一次而无法重来;而是因为,没有生命,整个世界就不存在。一个个生命,就是一个个完整的世界,还关联其他人的世界。

    还有,面对灾难,还要努力避免恐慌。

    的确,恐慌是一种本能,但它无法掩盖我们内心的明白:有些东西我们真的无法避免和改变。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或许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但你真的什么都不能做。灾难是不用来战胜的,只能避免或减少。恐慌,只能扰乱我们的清醒,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生命危险。

    真正的恐慌来自恐慌本身而不是事实。恐慌容易无节制的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固然能够提醒他人,引发同情心,但也会让人感受到现实的危险,或者产生围观的心态,还会激发人们关于恐惧的想象和联想。信息时代,随手转发灾难视频,未必是个好习惯。何况还有很多恐惧的事实来源真假不明。好心也未必能做成好事。即便是真正的灾难事实,我们知道信息就好了,不要过于关注那些悲惨的细节,更不要过于关注直接反映灾难现场的视频记录。英国人通常不多谈灾祸病痛,同事朋友之间,会意为止,很委婉;跟中国人有所不同。

    大规模洪灾中,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尊重民众的知情权,保证新闻及时、准确与客观,同时也要弘扬正能量,抚慰人心,不要助长恐慌。报道多重准确信息,多些正面信息,多些具体措施,少些灾难细节,淡化伤亡惨状。恰当选择采访对象,避免主观情绪。尽量发挥女性播音员的声音特质,安抚听众的情绪。还有,请多多关注孩子们安全和心态。而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目标,面对灾难,我们仍然坚强、乐观和互相帮助。面对灾难的力量就是我们重建生活的力量。

    在中国,有那么一群人。平时驻守在沉默的岗位,当洪水来临时,总是出现在最前线:抢险,护堤,救人。你认不清他们的真实模样。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装束,一样的泥巴满面,一样的汗水淋漓,一样的疲惫之后躺倒在救灾现场。面对镜头,他们可能会豪言壮语,也可能只会呵呵傻笑。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们正直青春年少,阳光帅气;其实,他们有血有泪,肉体之躯;其实,他们也是爸妈的儿子,远在他乡。或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永远记得,滔天浑水中他们那抹绿色的身影。

    面对洪灾,政府的统筹格外重要。预防在先,抢救在即,灾后的重建,任重道远。抗洪救灾,是一门系统的技术活,也是实实在在的手工活。昨晚到凌晨,在新化移民局工作的怡华叔叔和他的同事们,就一直在资江堤上抗洪抢险。很惭愧,我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表达敬意。至少,我不做“愤青。”

    其实我还想说,面对灾难,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那些“欧巴”影视明星也可以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原谅我信息比较闭塞。

    就是昨天6月30晚上,在我所在城市,国防科大150名大四学生缺席了毕业晚会,因为,他们要紧急奔赴抗洪前线。

    行文至此,抬头看看窗外,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祈祷老家不要再下雨了,村里的稻田已经全被淹了。

    祝福亲爱的舅舅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生活遭遇洪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r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