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于《得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为了共同成长
- (一)清晰地意识自己和目标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职业发展四要素;
- (二)找到适合当前的策略——两种策略,跟随还是领舞;
- (三)理解自己是哪个阶段——了解阶段,设定目标;
- (四)开始学习和行动——目标性学习和践行。
人和职业的关系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种动态匹配。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去跟随,主动适应职业;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领舞,让职业来匹配我们?
职业中永远有2种匹配的策略。
一种叫做资源策略,就是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什么。
资源策略——我能做什么。加入企业角度提高产品意识,抓渠道、抓管理、抓营销。
另一种叫做愿景策略,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倒推满足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然后主动地去补。这两种都是不错的职业策略。
愿景策略——我想做什么。加入市场角度整合资源、做跨界、搞颠覆式创新。
资源策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跟随策略,他的好处是效率很高,非常务实,马上能开始,立刻就有收益而且压力很小。坏处是你做的事情可能不完全是你想做的,你收到的回馈也不一定你都喜欢。长时间的跟随会导致一个人的惰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待在自己舒适圈里,一个萝卜一个坑,长久下来,萝卜变成了坑的模样。一旦组织变化,他自己就是第一个死的。
跟随的莫名其妙,跟随的漫无目的,也许才是最大的坑,企业搞不清自己的核心资源,虽然暂时存活或许还活的不错,但是错失了发展的方向,终究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
愿景策略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领跑策略,它的好处是你终究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坏处是,这可能需要很久,因为能力和资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愿景策略的失败示范——你纠结于要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资源能力短期内就是不够,就迟迟不拿出手,越是不拿出手,越是没法做下一轮互动——结果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要成为先驱而不是先烈。寻求市场增量创造价值或是做垂直细分到极致,而不是抢占现有市场的蛋糕,犀牛鸟、鲨鱼医生驯化市场。
当你理解了不同职业的优缺点,你就能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其实要应用不同的策略。
资源策略非常适合那些门槛不高,但实践经验大于知识学习的岗位,比如销售、市场、传媒、产品经理、行政、人力、这些领域门槛不高,但想做好必须有丰富的实操经验。这样的职位边练边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尽早开始做,练中学。
我的理解是有些能力是通用的,技能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那些需要长时间获得的能力就是需要练,而针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则是可以在有限时间里大量获得。
愿景策略适合那些需要大量完整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开始的岗位,比如说医生、律师、科研,这些领域要做好需要数年的完整训练,一定要尽早选定,尽早开始,先学好再练。而且一旦选定,转换成本很高。
愿景策略则是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格局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体现,选择一项意味着同时放弃其他可能,也许时间能最终给你想要的,可是秋天的果实到了来年春天再吃还那么甜吗?
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顺利,就是职业策略搞混了的原因——想当个作家,结果看了200本关于写作的书,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其实写作就是一件资源策略,需要练中学的事。反过来有人突然想做科学家,然后在家开始试验,宣布发现了划时代科学结晶——现代的科学早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这些人往往最终成了民间科学家,类似的例子还有神医……这都是发展的策略搞混了。
职业发展不顺利,往往是个人、企业没有想明白的结果,勤在量上,而往往懒也只是在量上。没有落实机制的保障,没有正确的引导,别忘了那句“奖励在哪里你的引导就在哪里”,当所有的人都向着你奖励的方向的去做,却没有得到奖励,往往是因为这些奖励所引导和你所鼓励得方向是相悖的。神医、神棍神马的都是笑话。
那么我们在当前的职业中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般来说,刚进入职场,或者进入一个新的组织、圈子,组织强大,你只是个新兵——最好的策略一定是跟随,先搞清楚需求,先适应,再生存。这个时候组织在领舞——他对你的期待是先做好手头事,也会提供很多资源、培训、谈话、帮助你跟上。
这样做的前提是企业和个人都是主动要寻求发展的,都是在动态中愿意相互匹配的。
这种适应和能力高低无关——即使是高管空降,一般也会先丢到洼地——给他职位放低一级,等到适应了环境,做出来成绩,然后才放到位。
等你过了适应期,资源导向的劣势就逐渐显现出来。长期跟随让你进步不多,你到底是上了10年班,还只是把第一年的班上了10年?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转换成愿景策略——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如何发挥自己独有的天赋和优势?你如何在组织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事业的低谷的三个原因,公司提供不了可以让你成长的职位;跟你的领导不对眼;业绩不佳。
引用杰克·韦尔奇的命运之域(Area of Destiny)
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两条高速公路,一条路上代表着你擅长的事情,另一条代表着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现在,想象一下这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的情景。你的幸福与你的能力实现了交叉,没错,这个交叉点,就是你构建职业生涯最理想的地方。
你的选择和相应的后果是什么,符合你的价值观吗?
这时你有了成功经验,有了话语权,也有了能力筹码。组织反而会主动思考如何满足你的需求,升职、调岗、还是内部创业的机会……你开始领舞了。
自由与创业还是镶嵌在组织里,从来都不是矛盾的。自由职业态是你新的选择!
这连个策略搞混了,也是灾难——
有一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进华为一段时间后,给任正非写了封万言书,详细地点评了华为的经营策略和发展建议。任正非的批示是:“如果没有精神病,建议辞退。”方式很任正非,其实道理也可以理解——一个组织的经营策略和战略,不仅仅基于教科书,更加基于组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未来趋势——这不是一个刚进入组织的人可以马上理解的。这个新员工显然选错了策略。
混圈子也是一样,在我看来,那些一开始就丢出一堆头衔,然后带着一副我去你不是不认识我吧的表情是最没料的。真正的牛人很少在一开始就夸耀自己,最好的介绍方式不是一开始长长的头衔,而是当他丢出一个精彩的观点,大家私下讨论,这个人是谁?
沟通讲究先跟后带,职业也是一样。
沟通应该说是有效沟通,自说自话与get 到对方的点永远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能否走到领舞的地步,完全取决于你的跟随(倾听)是否有效,是否是自己所能确定控制的话题。建议只说你确认过体验过的。
有个人听说耶稣是个圣人,于是前往耶路撒冷拜访他。到了城外,他却看到耶稣正蹲在地上,为他的一个门徒洗脚。他非常失望,为什么你这么高贵的人,却去做这样低贱的事情呢?
耶稣站起来,甩甩手上的水珠,说:
如果你想领导谁,就服务谁。
没有人天生就想要别人的领导,不能被信任被需要,而妄图用使命、文化去领导,结果显而易见。
我们提到了职业发展的2个策略,资源策略和愿景策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策略。职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策略。你也许会更深的了解我们昨天提出的定义:职业是一个持续地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自我实现的社会交换手段。
思考:
1.在你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分项里,有哪些是属于“有什么做好什么”,有哪些领域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2.你是怎么理解:“你要领导谁,就要服务谁”这句话的?在你的生活中,你又被谁用服务的方式领导过?
一份问卷
你对现在的公司满意吗?如果1-10分,10为最满意,你会打几分?
你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吗?如果1-10分,10为最满意,你会打几分?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中更成功一点,你更需要提升哪一点?
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是理解工作的需求
在工作中,你最看重的是哪3个需求?
薪酬福利、权力、发展空间,学习成长、同事关系、工作有意义、新鲜有趣、还是其他
在工作中,你认为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是哪3个能力?
专业技能(各种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如沟通、项目管理。演讲、写作)、心态(不抱怨、积极正向)等都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