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现实的理想主义攻略(一)

现实的理想主义攻略(一)

作者: 郭睿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23:20 被阅读0次

    整理于《得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为了共同成长

    • (一)清晰地意识自己和目标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职业发展四要素;
    • (二)找到适合当前的策略——两种策略,跟随还是领舞;
    • (三)理解自己是哪个阶段——了解阶段,设定目标;
    • (四)开始学习和行动——目标性学习和践行。
    什么才算是一个终极适合的职业?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都抱怨过自己的职业,甚至在抱怨到极致的时候,还会想说,我到底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

    其实没有人不会纠结职业,因为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所有的选择都将付出机会成本,

    职业发展模型

    职业发展模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提出,叫“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它从一个很清晰的角度,为我们解释清楚什么叫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才能够更适合。

    该理论把职业分成了4个要素:

    1.个人能力:能力、学历、 资源……
    2.个人需求:经济、成长、成就感……
    3.职业要求:结果、绩效、指标……
    4.职业回馈:钱、荣誉……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上下两条平行线——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跟他的职位总是很匹配的话,他的绩效比较高、打分好、等级高……简单来说就是比较“成功”。如果一个人总是很满意组织给他的回馈,他有成长、收入高、氛围好……他就会比较“幸福”。

    现实中往往是一个不知道目标的员工遇到没有明确标准的职业要求,跟不上生活成本增长的个人需求和只能拿钱衡量的职业回馈。成功和幸福只存在于脱离了现实的臆想当中……

    从个人来说,适合你的工作是成功又幸福的。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适合的职业是这个员工能干好,也是他想干的。

    因为认知偏见的存在,不匹配才是常态。

    职业健康度的自我诊断:

    通过职业发展模型可以很好的给自己做一个健康度检测——

    在现在的工作中,你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成功度,还是幸福度?你是干不好,还是不想干?

    如果答案是干不好,那么提升的地方在“企业需求”、“个人能力”的匹配度上——我是不是真的理解组织的需求了?我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答案是不想干,提升点则在“个人需求”和“职业收益”的匹配度上;我是不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职业有时候能给你想要的,有时候也没法给你,因为大部分时候公司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如果知道自己想要的,需要什么能力才能获得这个收益?

    职场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它透露出来职业的一个底层逻辑——等价交换。职业是一种通过持续地满足对方需求来自我实现的过程,因为是一个持续的等价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最好的状态,就是匹配。

    总有人在忽略底层逻辑,总是高估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个人价值其实是不等同于被人需要的价值。真如稀缺性不代表不可替代性。

    这种平衡并不是一直的, 一旦这种匹配被打破,那么两者之间就有一个人需要改变,而如果持续地得不到改变,就会出现一种情绪,叫做抱怨。

    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贪念。

    一个人对于外部的要求越高,自己的能力就越差。

    那为什么抱怨是一个贪念?

    抱怨的人总希望自己不改,别人还要改,而且还要对自己有益。

    员工会跟企业抱怨,你看我都30岁了,还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公司的工资太少了,那公司有没有可能给高工资呢?其实是有的,只不过你的能力不匹配。HR会跟我抱怨,我们员工一培训厉害了就跳槽走了。你看企业希望员工成长,但是自己企业不成长,是不是也挺不匹配呢?

    人和环境总是在动态匹配,互相适应,你很难一下子就够到你的想法,但是你可以和你的环境互相匹配,共同成长。

    最好的企业应该是企业和员工一起成长,互相匹配,动态匹配,动态成长。而坏的企业,是企业和员工互相抱怨,最后一起玩完。

    企业的成长是谁引导的呢?市场分分钟教做人,企业的成长被市场塑造,被制度掣肘,被员工反向影响。把职业发展模型里的个人和职业,换成行业和市场同样也成立啊!只是需要站在更高纬度上才能发现,市场看待行业,企业看待职业。

    思考

    1.你的职业满意度如何?现在最需要提升的,是4要素中的哪一个?
    2.你最近一次抱怨是什么时候?这反映了你什么方面的需求,和什么能力的缺失。

    认真的回答:
    1.如果10分是满分的话,目前我的职业满意度是5分,之前的职业需求,被降阶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够,降阶前后对组织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刻,最需要与职业要求匹配的不仅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业务的理解和对市场的探索停留在表面,追求的是存量而不是增量,真正被"抱怨"遮蔽了智慧。现在提升的是个人能力,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职业的选择,而是对成长新的开悟,对终生职业的追求。
    2.最近一次的抱怨是——挂职!阶段的职业要求:对于挂职边缘化的特点,没有绩效只有考勤,没有指标只有指示,只要结果没有支持;职业回馈:钱(工资原单位发),荣誉都是组织的,社会地位等同于组织结构中权利位置而不是个人能力(你懂得);个人需求:经济(工资)交换的是时间和个人思考输出(献计献策不干涉);成长,发现了组织内部的“各种”,从而以此为戒;成就感,依附在组织上的所有成就都不属于你。个人能力:相对于以前的行业、企业、职业的职业路线,对于现在的能力(资源),特征(组织赋予的),圈子(站队)路线,完全是新的开始。印证了只要想不开心随时都可以,抱怨就好了。

    换个角度,挂职的灵活性和第三人称视角使我增加了对事情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充足的时间可以用来接收知识的锤炼,对职业和个人成长探索开始明朗化,从能力(learning,坚信没有什么不可以习得),特征(无法替代而不是稀缺),圈子(影响力)的角度寻找更多的连接。

    在打开了心智后,对扑面而来的知识与理解思考深度的不匹配,感到焦虑。反映了对于个人能力方面的需求和缺失。

    明天笔记内容 该现实点还是理想点?选择职业匹配的2种策略。


    追随还是领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实的理想主义攻略(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v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