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于现实的态度是现在的不想做,想做的做不了。而这之间的鸿沟又跨不出去。
这时,很多人思考的不是“我的目标是什么,到底如何出坑”,而是“焦虑”——那快点学点儿什么啊!!
焦虑和目标最大的区别是:焦虑是无方向的,目标是有方向的。
这里总结出了423法则:4要素让你想清楚自己缺乏什么,2种策略提醒你当前的处理方式,而3阶段告诉你未来很好,但要沉下心从现在开始做。
使用指南:
一、分析过去
四个要素(个人与职业双方的供求)。基于自己过往发生的既定事实,结合四要素模型进行客观分析,找出自我和目标的差距,清晰知道自己缺什么。
职业四要素模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提出,叫“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四要素即:个人能力、 个人需求、职业需求、职业回馈。
职业发展模型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一般由两个维度出发:
第一纬度是能力匹配度。即个人能力能否满足职业需求,当个人能力能满足组织需求时,这个时候的组织满意度就高(成功线)。
第二维度是需求匹配度。即个人需求跟职业回馈的正相关程度,当组织给到你到是你需要的,那么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就高(幸福线)。
所以,可以前通过三个问题模型自检一下,目前自己处于哪个状态。
1.你目前工作中迫切要提升的是成功度,还是幸福度。是干不好,还是不想干?
2.如果是干不好,个人能力和组织需求的匹配度上,我是否真的清楚组织的需求,我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3.如果是不想干,则提升在个人需求和组织回馈度上。 我是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那么你需要哪些能力才能获得这个收益?
职场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它透露出来职业的一个底层逻辑——等价交换。职业是一种通过持续地满足对方需求来自我实现的过程,因为是一个持续的等价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最好的状态,就是匹配。
二、判断当下
两个策略:资源策略和愿景策略。基于对四要素的分析结果,判断当下的处理策略应该跟随还是领导。
三、展望未来
三个阶段:生存、发展、事业。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但也一定是有前提的:靠谱的目标、正确的方法和始于当下的努力。
423法则可以帮你清晰分析,快速决策,提供给你一个方便好用的工具。
我是生涯规划师,青少年生涯导师,高考志愿规划师海英草,欢迎评论区互动提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