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儒刚 文/本馆特约撰稿人 蓝鹰
张儒刚先生的画作,在我看来,是通过绘画追忆旧日时光,留住童年美好的精典之作。
在他的笔下,复原了曾经的童年生活。一件件,一桩桩,是那么的亲切。他的画画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一是画场景。张儒刚先生笔下的这些场景,全然来自于自己土生土长的北京,有北京的胡同、景点和到过的场所。这些场景入画,运用高超的水墨技法,刻画的惟妙惟肖。胡同墙面上的斑驳、被雪花覆盖的大水缸、门前有着悠久历史的石墩、放在胡同里的二八大梁自行车,等等。让我们恍若回到了那个物质虽然匮乏,但是充满温情的年代。
二是画故事。张儒刚先生是一个通过绘画来讲故事的大师。他的故事里,有首钢曾经大炼钢铁的场面,诉说着当年人们为工业的大发展而付出的艰辛。胡同里的烤鸭店,则讲述了一个烤鸭名店退休员工,靠手艺自谋发展的新气象。爆肚冯、小肠陈等老字号,则让人闻到了胡同里浓浓的北京小吃风味。这里是北京,那个年代的北京的故事,是一代人的生活缩影。
三是画心情。在他的画中,画了儿时的种种娱乐,那都是些简陋而又能带来快乐的小东西。比如,抖空竹、看小人书、拉钩上吊、踢键、洋画和三角、抓拐等,东西虽然简单,但快乐一点也不少。童年,可以简单,但必少不了快乐。
张儒刚作品欣赏:
火红的年代首钢的炼钢厂,如今首钢也迁出了北京,原来的厂房高炉等也都变成了观光之地,过去钢铁是重中之重,而且那时是大炼钢铁的年代。
2002年的第一场雪,听了刀郎那充满苍凉震撼的歌声,有一种冲动想画一张。
胡同里的烤鸭店,据说是92年全聚德退休的师傅在自己家里开的,正宗的果木烤鸭有很多人慕名前去。
抖空竹,小时候小孩们经常玩,现在多是老人们当做一项健身运动仍在延续,还有踢键和跳绳经常看到有人玩其它好像都很少有人玩了。
小时候最爱看小人书,不但知道了很多历史故事也是我画画的启蒙老师,五十年代有很多小人书店,一分钱看一夲租家看二分,我经常看后再租几夲回家可以照着画,六十年代后这种小店就不存在了,那时还有庙会护国寺白塔寺等,我去就是看小人书经常看到人家要收摊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这是五六十年代孩子们经常干的事,小手指勾一下再说上一句,信誓旦旦的无非是烟盒洋画等交换后不许再要回去,我们小时候常干这事一晃五六十年过去了,或许你小时候也干过。
踢键,这个游戏直到今天玩的人也很多,早晨公园里老人们健身有很多人踢,过去都是女孩子们玩的多男孩子很少玩。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洋画和三角,好像也有用作业本叠成元宝搧,这种方的不记得了好像80后玩的吧,不过这些都没有人玩了,但却留在了记忆里。
抓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种遊戏,羊拐就是羊的滕盖骨可以到羊肉铺去找再加一个砂包女孩子们爱玩,小时候我姐她们常玩,现在好像没有人玩了。
如今冰箱洗衣机都成了日用品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未普及,洗衣机冰箱刚进入百姓人家,那年代还没有快递一般要花钱雇车或三轮不像现在都包送,一晃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胡同里的四季各有不同,春天有香椿的院里大家可以尝到紫芽的香椿,夏日里有葡萄的人家会把葡萄送院里的街坊品尝有枣树的院里家家都能分到枣,秋日里孩子们会捡楊树叶子玩拨根,冬天里的雪后更是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的时候,童年的景象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爆肚冯,开创于清光绪年的老字号,也是老北京人爱吃的一种小吃,分店也开了不少,和小肠陈等都是有名小吃,如今传到第四代了。
张儒刚简介:
张儒刚,号晶石、张石,1949年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好书画,少年时在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组学习,及长自习山水、花鸟,曾问业于崔子范、张立辰等名家。在画风上追求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风格。又数上黄山、泰山等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探寻自己的艺术语言,多年来于绘事之余,研习书法,以求融书于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由陈晓辉美术馆特约画家、作者、撰稿人原创,欢迎您指正、投稿和入伙。
对于张儒刚的画作,您认为如何?欢迎投票和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