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幸福做加法
别人的期待=社会期待=超我

别人的期待=社会期待=超我

作者: 幸福就是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0:51 被阅读36次

    大家看到的这个公式,首先不是一个严密的概念恒等式,也不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数学公式。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几个观念一直交织在一起,有融合,有界限,怎么表达它们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直到听到关于等号的故事,才想到将他们抽象出来的相同部分结合起来思考,是不是会记得更牢,或者更容易理解。

    有一个女人抱着小孩上了火车,火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没有空座。其中,有一个年轻人正躺在椅子上睡觉,占了两个座位,孩子哭闹着要坐,并用手指着那个年轻人。
    遇到这种问题,假设作为年轻的妈妈,您会怎么办?
    这个妈妈的做法是:
    妈妈用安慰的口吻对孩子说:“这个叔叔太累了,让他睡一会儿,他睡醒了肯定会腾出座位来的。”
    几分钟之后,那个年轻人睁开了眼睛,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然后做直了身子,把另一个座位让给了抱小孩的女子。

    读到这个故事,首先感到这个妈妈有智慧。其次这个妈妈将自己的正面评价传递给那个小伙子,认同了女人对自己的评价,将他的“自我评价”确定为“我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只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可能小伙子当初确实累了,也有耍赖的成分在内,如果接受到批评,可能小伙子为了维护自恋,不接受批评而变得“无赖”。但这个妈妈的做法,给了一个照见他自己的“镜子”,镜子里的人是好的,是通情达理的,只是累了,而不是一个“无赖”。
    就像我们看清自己的样子,需要照镜子一样,我们看清楚自己的行为,需要“别人的评价”这面镜子。

    我们知道: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是需要一生修炼的事。费洛伊德提出了“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超我就是道德的我,负责调节自我和本我的关系。在进入社会时,我们除了受到权威期待的影响之外,还要接受社会公德的影响,本我的展开很多时候需要在社会公众良俗的范畴内行事。上面的例子里,那个抱小孩的妈妈通过将自己的期待转化为社会期待,最后让那个占座的人,道德感起作用,超我调整了本我的行为。

    理解社会这面镜子对自己的影响,认识自己会更加的全面。“镜中我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是我用见感思行写作第26天,收集1000张卡片的工作需要您的监督,期待一起读书、输出。


    别人的期待=社会期待=超我 别人的期待=社会期待=超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人的期待=社会期待=超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w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