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起这个词,当然还是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自己确实也存在“水过地皮湿”的现象,这句话里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说到积极地一面:可以解释为,水过去了,至少还有湿的一面,留下了痕迹;想想这些年的教育工作,毕竟付出了汗水,一些工作都去认真的做了,多多少少还能取得一些令自己当下满意的成绩和进步;不管是课堂中的教学工作,每堂课学生也能“水过地皮湿”的学到一些,在时间里磨砺,日积月累,也能眼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成长,长大成人成才,走向全国各地;至于德育、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在翻来覆去的唠叨,一天又一天的重复,用心的引领、感化,一件件小事的精心处理,慢慢的种下种子、发芽、成长起来的;
可别说“水过地皮湿”这句话是贬义词,教育哪有那么多的刻骨铭心,哪来的那么多的轰轰烈烈,都是在轻风细雨中一遍又一遍的滋润,每一次活动、每一天的工作,真的就是水过地皮湿,仅仅留下一丝丝的痕迹,甚至连一丝的痕迹也是“风过地皮干”。例如前几天学校看到学生行为习惯不好,于是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学生行为习惯34条》,用心的老师、用心的学生,可能就会达到“水过地皮湿”,也许再用心一点,还会有更大的促进效果;可怕的是我们失去耐心,连一丝的水都不去洒,望着干涸的土地无动于衷。
说到它消极的一面,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心存“水过地皮湿”,不思进取,贻误孩子更深层次发展,也阻碍自己的教育教学;犹如一句诗:“草在结它的子、风在摇它的叶 我们、不说话站着就十分美好。”这句话对于教育来说,前半句很对,每个孩子就是一个生命,很自然的结他的种子,摇他的叶子,如果我们教育者不说话就这样站着,就十分不美好了。我们每天喊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还有老师喊着:“我对学生的爱是真挚的;我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入手培养学习兴趣……”我不信,否则,班里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及格生;教育界的领导不知道信不信,教育大咖不知道信不信,现在流行素质教育,谁还在看成绩啊!
中学生行为习惯,不是用一次中学生守则的测试题来培养的,我想所谓的养成,是一天天坚持不懈的培养才能成就习惯,就像是把“狼”圈养成“狗”那样的养;教师的爱不是对班里那个你喜欢的孩子的爱,是全部,是无私的,并不存在功利心的爱……
反观我自己,对班里几个边缘生,我做的还是不够细心,仅仅表面的谈话用处真的不大,没有耐下性子,分析原因,一点一点的去纠正,帮助他们寻找信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着他们喊几句:要有学习的信心,才能有学习的兴趣,类似这样的口号,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还有学生周末时间玩手机泛滥成灾,我处理的也是“水过地皮湿”,没有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想想自己的教育工作,做的还是不够细致,没有让水滋润孩子的心田,让自己的付出都真是有效。
教育面对的是生命成长,不仅需要水还要有阳光和土壤,“草在结它的子、风在摇它的叶 我们做好自己,就十分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