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350756/e20d43752259e951.jpg)
时常听身边的朋友说起父母,她们总是眉开眼笑。
到外省读书,身边的朋友常常都说想父母、想家,只有我是另类,我想的从来都是家乡的特产。
我很羡慕朋友和父母的关系,什么都能说,随时都可以很开心的说说笑笑,也很羡慕朋友可以随时将想父母放在口上。
我不一样,不是说我不爱我的父母,也不是我和父母的感情不深,我对父母的感情就像是茶壶里的汤圆,倒不出来,只有自己明白。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所说“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这简直就是我和父母的真实写照。
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小时候,父母不在我身边我总是很想父母,感觉有好多的话要跟父母说,那时候最喜欢过年。后来奶奶去世,母亲回家照顾我,我刚上六年级,我和母亲无话不谈,真真的明白了“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就在那个时候,我已经在不经意间慢慢疏远父亲。
上了初中,我和父亲的关系更是糟糕,不是争吵,我性格像母亲属软弱型,从小到大就不知争吵是什么感觉。和父亲关系的糟糕是因为我的沉默。本以为这是家庭和睦,现在才知道,大错特错。
上了高中,我和父亲关系差到没话说,和母亲的无话不谈也在沉默中演变。我学会将心思隐藏,学会把父母关在心门外。总觉得我说了他们也不会懂,说不定还会说我学坏了而教训我一顿。这不是得不偿失嘛。在家里也就吃饭的时候和父母坐在一起,我也谨遵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低头吃饭,见父母有长篇大论的打算,放下碗就往卧室跑。
知道父母不喜欢我玩手机,我就在卧室关着门玩,知道父母不喜欢我喝酒打牌,我就在外面喝酒打牌。我几乎不给父母和我说话的机会。走亲戚我宁愿不玩手机不斗地主坐着发呆也不和他们说话,父亲找我下棋我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母亲进我房间,我连忙说要睡觉……我几乎用沉默处理了所有和父母的交流沟通。
以前和朋友说起,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和父母发生过争吵,我似乎是个没有叛逆期的人。朋友总是很佩服我的好脾气,怎样才能从小到大不和父母争吵?
以前一直以为是我脾气好,现在渐渐明白,我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只是我向来喜欢将我的脾气埋在心里。说白了就是有脾气不会发脾气。和父母就更是如此了,每当我和父母发生不愉快,我不会吵出来,只会默默的看父母一眼回到我的卧室把不愉快消耗掉。到现在我都是这样。
我很好奇为什么朋友们都和父母的关系如此融洽,常常问她们怎么和父母沟通?会不会和父母吵架?她们总是一脸诧异的看着我,和父母沟通不就是和父母说说话,吹吹牛,还要怎么沟通。至于和父母吵架那是肯定的,和父母相处久了,自然会有矛盾,自然会有争吵,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到现在我才明白,家庭和睦不是没有争吵的家庭,而是关系融洽的家庭。和父母的争吵,是年少的我们有了主意向父母诉说的一种方式。和父母有了分歧,有了矛盾,就应该提出来,争吵也好,哭诉也罢,不管用哪种方式,都比沉默要好。
沉默,就像一面透明的墙,横在我和父母的中间。他们看得见我的人却听不见我的心声。
在父母的眼中我永远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仿佛我十八岁在他们眼里也只是八岁。时时刻刻管着我,重来不知道我喜欢自由;不喜欢我出门,重来不知道我渴望远方。他们从未了解过我,我也从未给过机会让他们了解我。
有时候,我也很想和父母大吵一架,将我心中的想法和不满通通都吵出来。可是当我遇见不满的时候,我往往觉得没这个必要去争吵。
我身边的朋友凡是想家想父母的,无一没和父母吵过闹过,唯有我,重来没和父母吵过闹过,吵是觉得没必要,闹是觉得幼稚可笑。直到现在才明白,与父母的争吵也是一种感情的流动,不争吵反而是一种不在乎。至于和父母闹,那更是一种感情的加深,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可以多依耐自己,争争吵吵,才有家的气氛。像我这样不争不吵,凡事以沉默不在乎为处理方式的,只会将自己关在独自的空间里,还怪家庭气氛低沉。
都说吵架伤感情,可是沉默就是没感情,何来伤感情?
沉默虽然是金,但是太沉默了就是点金化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