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婴儿期的自我以及相应的情感关系的范围与理想是多么的重要。有的人被“童年”的“围墙”所禁锢,父母就像阈限的守护者,这些胆怯的灵魂因为害怕某些惩罚,无法通过大门,在外面的世界获得重生。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像个仍在襁褓中咿呀学语的孩子,像个涉世未深的弱冠少年。投资者不理性、监管不健全、金融机构业务不规范等,都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仍未成熟的表现。
而前进的步履从未停止,金融市场的改革一直在阔步向前。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其中有关打破刚性兑付的内容备受市场关注。
《资管新规》第六条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不仅是金融机构,投资者也对此规定大惑不解。这本无可厚非,回想我们每个人的儿时,不也对“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听得入迷,不也曾相信自己会在父母保护下一生无忧,不也曾抗拒成长、抗拒进入凶险的成人世界?
现在的中国投资者,不也是做着“刚兑”构造的“高收益、低风险”的幼稚美梦不愿醒?抗拒着不愿接受残酷但真实的金融市场生存规则,抗拒着不愿承认享受高收益便务必承担高风险的事实。
在“刚性兑付”包装下,金融产品打破了“高收益、高风险”的规律,摇身一变成了“高收益、零风险”的极具吸引力的项目。“刚性兑付”既保护了投资人的收益,又极大地推进了平台金融产品的销售,看似卓绝的金融创新,为何潜匿着系统性危机?为何被监管明令禁止?
“刚性兑付”并没有消除风险,
只是进行了风险转移
刚性兑付指的是金融产品到期后,金融平台必须还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平台借款企业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平台就会先兜底处理或者垫付。刚兑并非法律规定,而是业内不成文的约定。
刚性兑付运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P2P网贷方面,投资者在平台投资了某标的后,若到期后借款人无法按约偿还,平台或合作的第三方会先行垫付投资者本金和收益。
信托理财方面,在信托理财产品到期后,公司有如约给投资人兑付本金和收益的义务,但若公司破产,或现金流紧张无法兑付,信托公司则会利用自有资金给投资人兑付本金和收益,或者找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接盘,兑付本金和收益。
在经过刚兑的“包装”后,投资产品变成了“高收益、低风险”,除非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否则本息是绝对可以拿到的,这大大增加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刚兑”这个不成文规定既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产品销售,又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的确是看似双赢的设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监管严肃禁止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风险可以被转移、分散但是从来不会消失。“刚兑”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投资风险,而是将这份风险转移给了金融产品的发行机构,单笔标的的风险一笔一笔累积起来被平台承担,最后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
“刚性兑付”不仅使资产价格脱离了基本面,其“借新还旧”的兑付方式还没有严格地做到不同项目之间的风险隔离,从这角度讲,“刚性兑付”有一定庞氏骗局的属性。
如果不对刚性兑付制造的“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产品进行整治,就会造成资金大量流入有“刚兑”机制的金融机构,没有“刚兑”机制的金融机构产品销售困难,那么行业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采用“刚兑”机制,所有的风险都将转移到了金融机构身上。
金融机构的每一次刚兑都掩盖了一部分风险,随着大量资金受“刚兑”产品的“高收益、低风险”吸引而大量流入相关产品,积累在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
2018年P2P爆雷潮就是很典型的例子。P2P网贷产品的典型特点是高收益、低门槛、小额分散,同时还有平台兜底,大受投资者追捧,短短几年时间就有几千家P2P平台涌现,有的平台交易规模上百亿。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
货币政策宽松时,“刚兑”模式尚可运行,但国家开始金融“去杠杆”后,银根缩紧,债务违约增多,P2P借款人无法兑付的现象频频出现,使得P2P平台承压严重。据网贷之家统计,从2018年6月初到7月下旬,不到两个月,全国就有163家P2P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或跑路。2018年7月,累计交易规模超过260多亿元的P2P平台“投之家”,也被警方以“涉嫌集资诈骗”立案。
其实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用“高收益、高风险”这六个字就能简单概括。但在金融市场实操中,许多投资机会似乎违背了这个定律,“刚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细究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漏洞百出。
风险一直存在,
只不过我们自欺欺人选择忽略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至于某些所谓“低风险项目”,风险并非真的不存在,而是我们往往选择了忽略风险。
在自认为对投资产品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程度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充分时,投资者往往会忽略其投资风险。例如将闲散资金出借给生意伙伴、亲朋好友等熟识之人,由于对借款人知根知底,出借人往往会倾向于忽视这项投资的风险。出借人心里美滋滋地想:“小张这人我熟,做事利索做人讲究,钱借给他准没错,这什么风险都没有每个月白赚5%的利息,真好。”
这种想法主观上忽略了借款人携款出逃和因故离世的风险,出借人选择相信借款人,但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实际投资操作中,由于投资者经验能力、时间精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做到对投资产品的全方位了解,信息不对称现象时常存在。
同时,不成熟的投资者总会将投资产品的历史表现和其未来表现挂钩,从而低估了该产品的风险。某产品从前从未发生过延期兑付或兑付困难状况,投资者便认为其会一直保持稳定运行,不会出现风险事件,而将其归类为低风险投资,这在投资中是极为错误的观念。
米歇尔·渥克所著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中打了个比方,游客忽略导游的提示想为灰犀牛拍照,越来越接近灰犀牛而面临危机,这生动地为我们阐释了忽略风险的严重危害。之前火爆的P2P投资,也因为还本付息未出现问题而被许多投资者认为是风险极低的投资,直到平台大批量爆雷,才将投资者之前一直忽略的风险暴露到大众面前。
“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可遇不可求,
且难以持续
大多数投资机会符合“高收益、高风险”的规律,但也存在例外情况,但这种情况并不多,且难以长期持续。
在现实社会中,不理性的因素永远存在,经济学中假设的完全有效市场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情绪不稳定、监管不健全等影响,市场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使少量“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存在。
但“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提供了套利的可能性,往往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此时就会抬高购买该投资产品的价格,提高投资成本。随着资金的流入,投资收益率慢慢降低,长期来看,该投资机会最终会变得“低风险,低收益”。
之前大热的Pre-IPO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re-IPO投资是指于企业即将上市之前投资,在企业上市后,从公开资本市场出售股票退出的投资方式。Pre-IPO的投资标的上市确定性较强,投资风险较小,而二级市场估值通常又比一级市场高,企业一旦上市则能获得几倍的收益,因而Pre-IPO在业内一向有“超级印钞机”的名号。
2016年底开始的IPO加速更是使大量资金纷纷涌入Pre-IPO,多机构抢Pre-IPO项目使得拟上市企业的估值水涨船高,不断接近二级市场的估值,Pre-IPO投资的收益随之降低,甚至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导致部分Pre-IPO项目收益甚至为负。
“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太少,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比如你的同事向你借1000元人民币,承诺明天兑付1500元,这种情况可能会偶尔出现,但要每月都找到这种投资机会是难度极大。
更多情况下,追求P2P的高收益,就需承担平台跑路、借款人无法兑付的风险。追求股票的高收益,就需承担财务造假、商誉暴雷的风险。追求期货的高收益,就需承担杠杆交易、强制平仓的风险。
对投资者的启示
▎成为成熟投资者,认清风险与收益相伴而生的关系
在选择投资标的、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收益率往往是投资者最关注的因素。而仅仅将收益率奉为圭臬,盲目地追求高收益并非明智的投资理念。因为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前面已经阐述过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十分少见,不适合长期、大规模的投资。但对于金融知识较薄弱、投资经验较贫乏的不成熟投资者,往往难以意识到高收益中蕴含的高风险。
期货投资是公认的高风险投资,其杠杆交易的特性也能大大放大投资者的收益,押准方向走势后,投资者甚至能在几日内就获得翻倍收益。期货的高收益确实十分诱惑,但其高风险的特性却令人望而生畏。
即使像James Cordier这样的期货投资界的传奇投资人,在2018年11月也因风险管控上的疏忽而穿仓。James Cordier曾撰写《The Complete Guide to Option Selling》一书,开创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期权衍生品交易策略,但在天然气仍在上升通道时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状态下裸卖看涨期权,公司账户被天然气的一根长阳线击穿,不但破产,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不必盲目追求高收益,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与高收益相伴而生的是高风险,而换一个思路,选择收益较低但更加稳定的投资方式,同时延长投资期限,以复利思维投资,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巴菲特的传奇一生就是复利力量的最好证明,他的经典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就是对复利思维的极佳的解读。8%的年化收益率看似微不足道,但滚动投资五年后,100万元便会变成146万元,若滚动投资10年,便会变成215万,回报可谓是十分惊人。
▎对于投资产品收益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判定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投资产品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而使用方式优劣之分差异极大。对于生活压力较重、重视资产安全性的中年父亲,建议其将主要资产配置在高风险的期货、股票上就是错误的。而对于没有赡养双亲压力、仍未娶妻生子的年轻小伙,便建议其将小部分闲散资金投入股市,体验在“股市”中赌博的激情。
结语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有的人被“童年”的“围墙”所禁锢,因为害怕某些惩罚,不敢通过大门,获得成长获得重生。中国金融市场不成熟,中国的大多数投资者也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投资理念。而若永远抱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幻想,便只能永远停留在脱离现实的“童年”乌有之乡,难以成为真正有判断能力的成熟投资者。
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生活是这样,投资也是这样。
文章来源:NewBanker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