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慢慢分析下去,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庄子在《秋水》中说过: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
只能在夏天生存虫子,它懂冰是什么东西吗?一辈子都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懂大海是什么吗?跟每天为了温饱而四处奔走的,谈高深的道理,听得懂吗?或者说,有空停下来听你讲吗?
老子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和认知不同的人交流相处,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不争,如果对方认知比我们高,可能现在不懂,但是以后经历了,会回来感激他的,而不是现在就否定对方。如果对方的认知没有我们高,根据情况,也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做好自己即可。
即使是生长环境相同,教育程度相同的亲兄弟,也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言行,更何况我们大部分时间接触到的,都是不同生长环境、教育程度不同的陌生人呢?
孔子也有一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说是一天,一个人来拜访孔子,门外遇到孔子的一个学生。他问,既然你是孔子学生,那我考考你。学生说,请讲。他问,一年有几季。学生自然答道,一年有四季。此人说,你说的不对。一年有三季。不信,问问你师父。两人争吵一阵。相互不服,打赌,请孔子评判,看谁对。这时,孔子出来了。他问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看他说,一年有三季。孔子学生输了。结果,此人得意洋洋而去。
学生不解啊,问孔子,为何说一年有三季。孔子言,此人乃是蚂蚱人,春生秋死,只见过三季。见识不同,和他是无法讲道理的,何必争辩。
这个故事不知道真假,对我们都非常受用,这个社会本就不完美,做好自己就好。有些人,对于超过他们认知范围的事情,你即使杀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
如果再跟他讨论某件事物的对错,永远也争不出结果,因为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就在那里,跟他们去争论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事情,即使他们是错的,但你和他说啥道理都是说不通的,这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对我们的情绪和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有一句话叫“你没有经过我的苦、就别劝我大度”,你都不知道他人的情况,你只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这跟盲人摸象、跟“何不食肉糜”是一个道理。
之前碰到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就会很愤怒,现在不会了。当想要发怒时,就想想对方就是个“三季人”,瞬间就舒服多了,这是不是也是阿Q精神。(一不小心,就全部串联起来了)
现在我们可能不是受到空间限制的井底之蛙,也可能不是受到时间限制的夏虫,但是我们可能是思维受限的人。
所以,我现在对待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更加谨慎,因为目前的我,还有太多的东西不懂,在很多地方就是个“三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