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觉得这样做不对,但还是去做了,而且只会还是会感到懊悔和自责。比如我嫂子明明知道要和侄儿好好沟通,不能轻易地动手,但在孩子的不断顶撞中,还是忍不住动了手;比如我朋友,他明明知道女友是个海王,虽然心里也想着分手,但是每次在快要说出口的时候,又缩了回来…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不断地发生和重演,甚至连我自己也深受其害,比如我想减肥,明明知道吃甜食就是“罪恶”的,但甜食出现在我的面前,还是有点心动,甚至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去吃甜食…
所以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死胡同,就算相同的情境再次呈现,我们还是会再次陷入危机?最近看完《0次与10000次》之后,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殿堂级心理学家吉塔·雅各布,她的著作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也是图式疗法的创始人,而且用图式疗法帮助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人。
原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太拘泥于某些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就是我们已经产生了思维定势,因此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用我们一贯的方式行动,即使这样对我们也是种伤害。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够摆脱我们的思维定势呢?其实通过深度的察觉和修正,去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从而创造全新的关系行为和行为模式,从而让我们在积习难改的命运中解脱,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
如何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说的吧!
01|找到自己的内在小孩
作者指出童年和青年时期的遭遇不同,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成长出不一样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又分为受伤的、被宠坏的、幸福的。
不同的内在小孩在面对相同的事情时,也会做出不同的行为。
比如受伤的内在小孩,在被威胁、拒绝、抛弃、苛求的时候,它就会出来主导你的行为,让你变得失去理智,我们只有理解它、满足它,才能将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对自己多点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到受伤的内在小孩;
比如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出现时,人就会变得愤怒、冲动、倔强,这时我们不要一味安慰自己,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作用,而是要认清并且照顾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源头及背后的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内在的小孩安静下来;
比如幸福的内在小孩出现,人会感到幸福、安全,这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它来自于我们小时候那些轻松无忧的经历,来自于那些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刻,也因此能够让我们充满被爱的安全感。
不同的内在小孩,会被不同的事情触动,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所以想要寻求改变,我们要尝试着了解自己的内在小孩,帮助受伤的内在小孩,安抚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只有这样才能够变得轻松。
02|找到内在审判者,寻求改变
除了内在小孩,内心还住着审判者,他可能是具有惩罚性的,也可能是苛刻的,但他们的存在,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自卑,这些都是由童年和青春期的有害声音形成的,而且他们大多都是负面的,他们的存在,总是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做得不够好。
很多女孩子已经瘦得皮包骨了,还一个劲说自己胖,其实这就是因为现在他们被灌输了“瘦即是王道”的观念,认为瘦才好看…因为学生时期,同学会嘲笑她们,男生也会选择更瘦的女生作为交往对象,因此,这便被刻进了骨子里,渐渐地,“胖”就成为了他们身体不可磨灭的“魔咒”。
审判者也会让我们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让我们承受过大的压力,还不断地贬低自己。尤其是父母的说的话对我们的影响尤其致命,比如我的父母一直觉得我就是没用,从孩提到青春期,再到上班工作,无时无刻不再遭受着审判。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很多人会说无视内在审判者不就好了,但是事实上,忽略它其实很难,要做的是会辨别他们给到的信息,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有益的信息上。
我们要做的不是无视内在审判者,而是学会辨别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有益的信息上,让它为我们所用。
03|如何才能够让自己有所改变?
想要我们自己能够有所改变和突破,我们就是要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和成人自我,作者用图式疗法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1.将觉得幸福的事情罗列出来,可能是逛游乐园、吃美食、开派对,并且让自己有时间也去尝试多练习,多去尝试重复这些时刻,从而唤醒幸福的内在小孩,让他继续成长;
2.将状态融入日常,毕竟我们并没有很多时间做些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将幸福的内在小孩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能够安排出时间和空间;
3.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从客观角度评判自己的行为,诚实地对待自己,同时记录下美好和获得的赞美,让自己有所提升;
4.列出改变计划。将可以做的事具体列出来,别忘了在计划里给自己设置完成奖励。
只有认清楚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改变,就像《0次与10000次》书中所说:从黑暗中走出来,在阳光下站起来。也许我们无法实现所有的梦想,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照顾好自己,掌控未来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