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迁居郫都区三道堰古镇一晃快十五年了,十多年来,凡来家里的亲朋好友,都要带她们去游一游古蜀水乡三道堰。
三道堰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北部,都江堰东南部。都江堰内江的两大支流——徐堰河、柏条河纵贯镇域全境。古时候,望帝和丛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三导堰”,后来逐步演化才叫的“三道堰”。三道堰镇域内无工业污染企业,徐堰河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供水基地,成都市百分之九十的自来水来源于这条河,成都人吃这条河水长大变老。三道堰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几字形的柏条河水资源,依河建镇,民居、商市分布于河的东西、南北两侧,两岸之间用不同结构的索桥、钢筋桥和石拱桥相连。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筑成枕水而眠,依河而居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生态风格。2014年4月29日,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道堰堰桥文化广场是游客拍照打卡的圣地,各路公交车在这里上下旅客,旅游大巴和自驾游的车都停泊在此,游客们在这里住宿和联系导游。广场上的大马路边立有高大的石碑,上面刻有介绍三道堰来历的文字和图画。广场西北边架在柏条河上的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桥,因紧邻三道堰第三堰取名为“堰桥”,广场傍柏条河岸有三条水泥浇筑的龙舟,每个龙舟头坐着划龙舟、击鼓的石人雕塑,龙舟里有座位和船桨,游客坐在里面可以合影,还可以观看堰桥桥下的三个大石桥拱,近20年来无数次洪水冲击桥拱,堰桥依然安然无恙。堰桥文化广场是三道堰举办各种重大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年五月初五,三道堰久负盛名的“端午龙舟会”就在这里举行。每逢傍晚来临,堰桥文化广场上聚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大家一见如故,笑着、跳着,远远看去真是热闹极了。
走出广场就来到堰桥的第二层,她是一座集交通、观景、休闲一体的廊桥。桥面宽阔,中间是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主道,两边的回廊上有不少人在休息观望风景。行走在人来人往的桥上,抬眼望去,在廊桥的顶部、墙壁、横梁上均绘有各式各样精美吉祥的彩色图案,廊桥的所有柱子上都题有楹联。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处于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中。堰桥的前后引桥上,两边都有设计精美具有观景价值的商铺,经营着长沙的臭豆腐、新疆的烤羊肉串、油炸的土豆花等各种小吃,还有各种手工制品和土特产琳琅满目。
走下堰桥穿过郫彭公路,就到集中展示民风民俗和美食购物的特色商情街——文昌街,又叫惠里。走进惠里,迎接游人的是一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她像彩虹一样连接着两端的风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右边是一座假山。这假山高高的,石头的形状十分奇怪,春天到来的时侯,假山似乎显得精神多了,石头缝隙里长满了花花草草。假山顶部有碗口粗大一股清澈的柏条河水,从山边的缺口处冒出,伴随着清脆的响声顺着假山流入池塘中。假山旁的柳枝上有四五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欢迎客人到来一样。沿着街道往里走,商铺和街道里面的住房全都仿古打造,各种冷饮店、小吃店、土特产店、服装店……分布在沿街的两侧。中间流淌着清澈、欢快的渠水,让这条以水润物的商业街充满了灵动与优雅。小桥流水,葱郁林木,雅致店家,穿梭其间,原始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古典风格的诗情画意促成了商业化氛围的浓厚。
漫步在惠里的街道上,亭台楼阁引入眼帘,更吸引游人的是撮鱼雕塑、吐水龙头、民国铜人、骑牛玩童……展示出古镇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池塘内一个骑在牛背上的放牛娃雕塑,它周围一群一群的大小金鱼围着牛身活蹦乱跳,引来不少游人驻足观赏拍照。许多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拿着水枪嬉戏和网鱼、钓鱼的活动。惠里整条街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味,古色古香的中国韵味,还有那任何地方都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音,好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风情画卷,令人流连往返。
三道堰景区只计划一天的时间是游不完的,还有水文化广场、大牌坊、青塔寺、五省会倌、商业街、乐水公园、还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的青杠树村,这里尽显田园风光之美。
夜幕降临,古街上店外的灯光一盏一盏的亮了起来,在黑夜来临前,桥上、河岸、行道树上的灯光全亮了。整个古镇灯火通明,火树银花,照亮了夜河。千年古镇三道堰的夜景,犹如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令人沉醉。
网友评论